暗色丝孢霉病

作者:Paschalis Vergidis, MD, MSc, 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 & Science
Reviewed ByChristina A. Muzny, MD, MSP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9月 2023
v9877463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暗色丝孢霉病指的是由多种产黑色素的暗色真菌引起的感染。本病不同于着色芽生菌病和足菌肿,主要是本病缺乏特异的组织病理变化。

(参见真菌感染概述。)

暗色丝孢霉病可由多种深色、产黑色素的暗色真菌引起,包括Bipolaris(离蠕孢属)、Cladophialophora(枝氯霉属)、Cladosporium(枝孢霉属)、Exophiala(外瓶霉属)、Fonsecaea(着色霉属)、Phialophora(瓶霉属)、Ochronosis(褐黄病属)、Rhinocladiella((喙枝孢属))和Wangiella(万吉拉菌属)。

虽然这些真菌的某些种类可能是真正的病原体,并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引起暗色丝孢霉病,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色素性真菌是机会性病原体;几乎所有广泛播散的感染都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尽管某些种类的暗色丝孢霉菌可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引起脑脓肿,但暗色丝孢霉菌很少在具有完整宿主防御机制的患者中引起致命性感染。

临床症状包括侵入性鼻窦炎,有时引起骨坏死、皮下结节或脓肿、角膜炎、肺实质性病灶、骨髓炎、真菌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脓肿和播散性感染。

暗色丝孢霉病的诊断

  • 使用Masson-Fontana 染色检查

  • 真菌培养可鉴定致病菌

通过组织标本的常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常能识别暗色真菌;它们表现为有隔膜的褐色菌丝或酵母样细胞,反映出其高黑色素含量。Masson-Fontana 染色可证实黑色素的存在。本病不同于着色芽生菌病和足菌肿,主要在于其组织中缺乏如硬壳小体或颗粒等特异的组织病理学发现。

需要进行真菌培养来确定致病菌。

暗色丝孢霉病的治疗

  • 皮下结节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和/或伊曲康唑治疗。

  • 脑脓肿或播散性感染可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参见抗真菌药物。)

本病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暗色丝孢霉病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综合征和患者的状态。

对于皮下结节,单纯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虽然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取得了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伊曲康唑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活性,临床应用最多。治疗时间长短不一,从6周到> 12个月。两性霉素B治疗常常无效。

如可能,脑脓肿的治疗应包括手术切除。

脑脓肿和播散性感染经常采用联合抗真菌治疗(例如,使用2个或3个药物,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唑类药物),但临床效果通常很差。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