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行为受文化影响,问题通常被定义为与公认习俗或规范不同的行为。在父母和孩子在同一房子里分开睡觉的文化中,睡眠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面临的最常见问题之一。
建议所有婴儿的每一个睡眠阶段均采用仰卧睡眠姿势,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俯卧或侧卧睡眠姿势使婴儿处于SIDS的高危状态,特别是那些被放置为侧卧但被发现为俯卧的婴儿。另见SIDS的预防。
同睡是指父母和婴儿睡在很近的地方(在同一表面或不同表面上),以便能够看到、听到和/或接触彼此。 一起睡包括
同床共眠(婴儿与父母睡在同一张床上)
共享一间房(婴儿和父母睡同一个房间,父母在附近)。
父母与婴儿共床很常见,但存在争议。父母选择同床睡觉常有文化和个人原因,包括便于喂养、增进感情、相信自己的警觉性是保护婴儿安全的唯一方法,以及相信同床睡觉能让他们即使在睡觉时也保持警觉。然而,同床睡觉与SIDS风险增加以及因窒息、勒死和被夹住导致的婴儿受伤或死亡有关。
同房不同床使父母能够与婴儿保持亲密距离,便于喂养、安抚和监护;比同床睡觉或独自睡觉(婴儿睡在单独房间)更安全;并且与SIDS风险降低相关。基于这些原因,在生命的前几个月,推荐父母和婴儿采用同房不同床的睡眠安排。
婴儿在4~6月龄之间逐渐地习惯于一个白天-夜晚的睡眠时间表。超出这个范围的孩子睡眠障碍有许多种,包括夜间难以入睡、频繁的夜醒、不典型的白天瞌睡和在喂养或被抱时才能睡觉。这些问题和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性格和生物钟以及儿童-父母相互影响有关。
影响睡眠方式的因素因年龄而异。对于婴儿,先天的生物模式是核心。在9个月和大约18个月时,睡眠障碍变得常见,这是因为
在所有年龄组中,睡眠时部分觉醒都很常见。始终被抱着、摇晃着或开车帮助他们入睡的婴儿不会在自己典型的睡眠环境中学会自己入睡,并且可能会出现频繁夜间醒来的问题。当婴儿感到困倦但仍醒着的时候将他们始终放在婴儿床或摇篮中,让他们自己入睡,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情感因素和形成的习惯对正在学走路的儿童和年长的儿童更加重要。应激事件(例如,搬家、疾病)可能会导致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急性睡眠问题。
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检查和诊断性试验通常用处不大。
治疗
父母的选项
帮助孩子自己入睡的措施
临床医生在治疗中的责任是向家长解释并提供选择,家长必须随之进行调整,给孩子制定一个可以接受的睡眠时间表。方法因年龄和环境而不同。包裹、周围噪声和摇动让婴儿觉得舒适。但是,一直都摇着婴儿入睡就不能让婴儿自己学会如何入睡,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育任务。作为摇摆的替代,父母可以安静地坐在摇篮旁,直到婴儿睡着。最终孩子会学着适应,并且在没抱着的情况下入睡。
所有的孩子在晚上都会醒来,但是学会自己入睡的孩子通常会自己重新入睡。当孩子无法重新入睡时,家长可以检查孩子以确保安全,并安抚孩子,但是接着应该让孩子自己重新入睡
对于年长的儿童,在一段“缓和”期进行安静的活动如在就寝时间阅读可以帮助睡眠。连贯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固定的习惯对年幼儿童是有益的。让能说话的儿童回忆白天发生的事常常可以减少梦魇和觉醒。鼓励白天锻炼,避免观看恐怖的电视节目和电影,拒绝让睡眠时间成为孩子操纵家长的一个手段也都有助于预防睡眠障碍。
如果应激事件是病因,对此安抚和鼓励一直都很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儿童睡在父母床上,几乎总是延长而不是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