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训练包括识别准备状态并实施如厕的各个步骤:讨论、脱衣、排泄、再次穿衣、冲水和洗手。
大多数儿童2~3岁时被训练控制大便,3~4岁时被训练控制小便。到5岁时一般儿童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关于儿童尿失禁,见 儿童尿失禁 和儿童大便失禁。
排便训练成功的关键在于家长要认识到儿童是否对排便训练已有准备(通常在18~24个月):
儿童可以持续数小时不尿湿。
对坐在排便椅上感兴趣、可用简单的词表达要排便或排尿。
裤子湿了或脏了要换。
表现出把东西放回原位的能力、能听懂并执行简单的命令。
所有保育员对排便的训练方法应当一致。
定时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一旦儿童表现出准备好的迹象,家长应和他们讨论将要发生的事情,选择他们能轻松理解和表达的词语。引导孩子接触便盆椅,先穿着衣服在上面坐一会儿;然后练习脱裤子,坐在排便椅上大约≤5分钟或10分钟,穿好衣服。应反复解释训练的目的并强调将湿的或脏的便纸扔进便盆中。一旦在便盆和排便之间建立了这种联系,家长应设法预见到孩子排便的需要,并为成功排便提供积极的支持。应鼓励儿童在感觉到需要排便时练习使用便盆。同样应教育儿童便后冲水和洗手。对于排便时间不规律的儿童,这种计划很难实施,训练必须推迟到他们能自己预测排便时间。家长因孩子的偶然不成功的排便而发怒或惩罚都不利于排便训练。
若孩子拒绝坐在便盆上,建议饭后再试一次。如果持续几天拒绝,最好推迟几个星期进行排便训练。对成功排便进行奖励的行为矫正法是一种选择。一旦排便模式建立,应逐渐地撤消奖励。
必须避免权力斗争,因为权力斗争往往会使已取得的任何进展倒退,并可能使亲子关系紧张。排便训练可能在疾病、情绪不好或当孩子想引起更多的注意,以及新兄弟姐妹到来时退步。拒绝使用便盆也可能代表操控。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避免给孩子施压,提供激励措施,并尽可能在与如厕无关的其他时候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