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1/15,000~1/30,000,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 (1)。该病最常见于<2岁的儿童;约<5%的病例是在>5岁的儿童中诊断出来的。
癌症可能是遗传性的;遗传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但具有不完全外显率(临床症状不总是存在于具有引起疾病的突变的个体中)。大约25~40%的患者有双侧疾病,这种疾病总是可遗传的。约15%的病例为具有遗传性的单侧病变;60%为无遗传性的单侧病变(2, 3)。
遗传机制表现在:定位于染色体13q14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1)抑制双等位基因的突变失活。在可遗传的方式中,种系突变可以改变所有视网膜细胞的一个等位基因;体细胞突变改变视网膜细胞的其他等位基因(二次打击模式中的二次打击),引起肿瘤。无遗传性单侧病变病人中,可能为视网膜细胞双等位基因发生了体细胞性突变。虽然“散发”一词可用于描述非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称——因为许多所谓散发性病例实际上是由新发生殖系突变所致,因而同样具有遗传性。
参考文献
1.Siegel RL, Giaquinto AN, Jemal A.Cancer statistics, 2024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A Cancer J Clin. 2024 Mar-Apr;74(2):203]. CA Cancer J Clin.2024;74(1):12-49.doi:10.3322/caac.21820
2.Aerts I, Lumbroso-Le Rouic L, Gauthier-Villars M, Brisse H, Doz F, Desjardins L.Retinoblastoma. Orphanet J Rare Dis.2006;1:31.Published 2006 Aug 25.doi:10.1186/1750-1172-1-31
3.Byroju VV, Nadukkandy AS, Cordani M, Kumar LD.Retinoblastoma: present scenario and future challenges. Cell Commun Signal.2023;21(1):226.Published 2023 Sep 4.doi:10.1186/s12964-023-01223-z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白瞳症(瞳孔区白色反射,有时称为猫眼状瞳孔)或斜视。
患者出现眼部炎症或视力受损的情况较少见。
肿瘤通过视神经、脉络膜或血行播散,罕见地导致眶内或软组织肿块、局部骨痛、头痛、食欲减退或呕吐。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
眼眶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
有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骨扫描、骨髓穿刺和活检以及腰椎穿刺
当怀疑该诊断时,必须在患儿全身麻醉状态下充分散大瞳孔,并通过间接检眼镜仔细检查双眼眼底。肿瘤在视网膜上是单一或多发的灰白色突起;在玻璃体中可见肿瘤“种子”。
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经超声,CT或MRI确诊。CT发现几乎所有病人能有钙化。但是,如果检眼镜发现视神经异常。眼眶MRI更适合于发现癌症侵犯视神经或脉络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测试,有时也会被使用。
如果怀疑视神经延长或存在广泛的脉络膜入侵,应进行腰椎穿刺和脑MRI以评估转移。由于远处转移是罕见的,骨髓评估和骨扫描可以保留给有骨症状的患者或有明确转移性疾病证据的患者。
由于肿瘤扩散的风险,眼部肿瘤活检在获得组织诊断方面没有明确的作用。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应该行分子遗传学测定,如果发现种系突变,则也应该检测父母是否有同样的基因突变。有种系突变的父母的后代均应行同样的基因分析和眼科例行检查以早期诊断。重组DNA探针可能有助于检测无症状的携带者。
对于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史的儿童,应根据既定的筛查管理指南进行评估。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
对于晚期单侧癌症,眼球摘除术
对于较晚期的单侧癌症,有时进行化疗和/或局部对照治疗
用于双侧癌症,光凝,动脉内化疗,或单侧摘除并进行光凝,冷冻疗法和另一只眼睛照射
全身化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目标应是治愈,但试图保持尽可能多的视力是适当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尺寸/厚度大于或小于3毫米)、扩散到周围区域以及眼睛的功能。强烈建议成立一个多学科团队,其中应包括一名具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专业知识的儿童眼科医生、一名儿童肿瘤学家和一名放射肿瘤学家。
晚期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疾病扩展证据的大肿瘤)通过摘除尽可能多的视神经来治疗。在病情较轻、仍有保住视力可能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化疗和/或局部控制治疗的保守性眼部挽救方案。
双侧发病者应尽量保存视力。可选治疗方案包括:双侧视网膜光凝术、眼动脉内化疗,或单侧眼球摘除术联合对侧眼的视网膜光凝术、冷冻治疗及放射治疗。放疗可通过外照射进行,对于极小的肿瘤也可采用近距离放射治疗(将放射性敷贴器固定于眼壁靠近肿瘤的位置)。
全身性化疗(如卡铂、依托泊苷和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可能有助于缩小较大肿瘤的体积,从而为其他辅助治疗(如冷冻疗法、激光热疗)创造条件,用于治疗双侧肿瘤,或治疗已扩散至眼外的癌症。但是,单纯化疗极少能治愈这种疾病。
必要时,每2~4个月对双眼进行一次眼科复查和再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预后
如果肿瘤在眼内时得到治疗,>90%的患者可以治愈。有转移的病例预后差(1)。
在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继发癌症的发生率升高;约50%的继发癌发生于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区域。这些癌症包括肉瘤、骨肉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约70%的继发癌症患者会在原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确诊后的30年内发病(2)。
预后参考
1.Dunkel IJ, Piao J, Chantada GL, et al.Intensive multimodality therapy for extraocular retinoblastoma: A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trial (ARET0321). J Clin Oncol.2022;40(33):3839–3847.doi:10.1200/JCO.21.02337
2.MacCarthy A, Bayne AM, Brownbill PA, et al.Second and subsequent tumours among 1927 retinoblastoma patients diagnosed in Britain 1951-2004. Br J Cancer.2013;108(12):2455-2463.doi:10.1038/bjc.2013.228
更多信息
以下英语资源可能会有用。请注意,本手册对这些资源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tinoblastoma Screening—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