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由于蛋白S可与蛋白C结合并协助其活化,进一步降解凝血因子Ⅴa和Ⅷa,故蛋白S缺乏后易发生静脉血栓。
(参见于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是活化蛋白C–介导的Va和VIIIa因子降解的辅因子。因此,蛋白S和蛋白C是天然血浆抗凝系统的组成部分。游离蛋白S是未与蛋白S载体分子(C4结合蛋白)结合的一种活性形式,它作为活化蛋白C灭活因子Va和VIIIa的主要辅助因子。蛋白S水平降低,从而抑制凝血。
血浆蛋白S的杂合缺失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杂合蛋白S缺乏在遗传、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防方面与杂合蛋白C缺乏是类似的。
纯合蛋白S缺乏可引起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与纯合蛋白C引起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在临床上很难鉴别。
获得性蛋白质 C(以及随后不久的蛋白质 S)缺乏症发生在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肝病
维生素K缺乏
华法令治疗
当患者使用 雌激素 替代疗法或避孕,以及怀孕期间由于 雌激素 对游离蛋白S水平的影响,也可能出现蛋白S缺乏症。雌激素会增加C4结合蛋白,后者结合游离蛋白S并降低其水平;炎症通过类似机制降低蛋白S活性。
基于总蛋白或游离血浆蛋白S的抗原测定(游离蛋白S是未与蛋白S结合蛋白,C4结合蛋白结合的形式)可加以诊断。也可以测量蛋白质S活性,但该测定在技术上存在困难,并且假阳性率较高(10% 至 15%),因此更可重复的抗原测定是有利的。
蛋白S缺乏的治疗
抗凝
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蛋白S缺乏的治疗与蛋白C缺乏的治疗一样,但有一个例外。因为没有可用于输血的纯化蛋白S浓缩物,在血栓形成的紧急情况下,只有正常的血浆可用于替代S蛋白。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