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是由腐生性霉菌Sporothrix schenckii(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肺部和血行受累的情况并不常见。症状表现为皮肤结节,这些结节经淋巴管播散,并最终溃破形成脓肿和溃疡。通过培养来进行诊断。治疗选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
(参见真菌感染概述。)
Sporothrix schenckii(申克氏孢子丝菌)存在于玫瑰、小檗属植物、水苔及其他覆盖物中。园艺师、园丁、农场工人和伐木工人最常受感染,通常是在被污染的材料损伤后感染。与其他二态真菌相比,S. schenckii(申克氏孢子丝菌)通常不是通过吸入传播,而是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和擦伤进入人体。
Sporothrix schenckii(申克氏孢子丝菌)是一种二态真菌,在组织和 37°C (98.6°F) 的培养物中以酵母形式生长,但在 30°C (86°F) 时以丝状真菌形式生长。
孢子丝菌病的症状和体征
淋巴皮肤感染最为常见。它们的特征表现为常累及单侧手部和手臂,但亦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原发病变可发生在脚部或面部的暴露表面。
原发病变可表现为小而无触痛的丘疹,偶尔可表现为缓慢扩展的皮下结节,皮下结节最终发生坏死,有时可形成溃疡。典型的表现是数日或数周后,引流受累及区域的淋巴结开始逐渐进行性增大,最后形成可活动的皮下结节。如不治疗,其上皮肤发红、坏死,有时可形成脓肿、溃疡和继发细菌感染。感染的全身症状和体征明显缺乏。
孢子丝菌病开始时是小丘疹或皮下结节,可形成溃疡或坏死。
Image courtesy of www.doctorfungus.org © 2005.
孢子丝菌病开始时是小丘疹或皮下结节,可形成溃疡或坏死。
Image courtesy of www.doctorfungus.org © 2005.
孢子丝菌病开始时是小丘疹或皮下结节,可形成溃疡或坏死。感染通过淋巴传播。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发展成弥漫性红斑、溃疡和脓肿,如本例所示的严重细菌重叠感染。
Image courtesy of Dr. Lucille Georg via the 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 of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这张照片显示了右手背上淋巴管(孢子丝状)分布的皮肤结节。
Image courtesy of Karen McKoy, MD.
淋巴皮肤孢子丝菌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但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则可引起败血症而可致命。
偶尔可无原发性淋巴皮肤病变而可经血流播散导致多个外周关节的慢性感染,有时可累及骨骼,更为少见的情况就是引起生殖道、肝脏、脾脏、肾脏或脑膜的感染。 这些感染在罹患其他引起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如酒精中毒)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患者可因吸入孢子而引起慢性肺炎,表现为肺局限性浸润或空洞形成,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先前已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孢子丝菌病的诊断
临床评估
真菌培养
根据有真菌接触史的患者(例如,园丁,园林设计师,林务员)的临床表现,怀疑孢子丝菌病的诊断。
孢子丝菌病的特征性结节性淋巴管炎/皮肤临床表现也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诺卡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当获得适当的组织学染色和活检组织培养物时,通常可以进行微生物学诊断(1)。在早期非播散性感染阶段,原发病变易被误诊为蜘蛛咬伤。
从活动性感染部位取材培养可提供确诊依据。尽管使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但酵母相S. schenckii(申克孢子丝菌)也很难在固定的组织标本中查见。尚无用于本病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诊断参考文献
1.Tobin EH, Jih WW: Sporotrichoid lymphocutaneous infections: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herapy.Am Fam Physician 63(2):326–332, 2001.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
伊曲康唑
首选治疗选择: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一次,直至皮损全部已消失(一般需要3-6月)后2-4周。
严重感染需要两性霉素B含脂质制剂(3-5 mg/kg,每日一次静滴)治疗,临床取得良好应答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总疗程12个月。有脑膜炎和播散性疾病的艾滋病患者可能需要终生使用伊曲康唑维持治疗。泊沙康唑可能有用。
更多信息
以下英语资源可能会有用。 请注意,本手册对这些资源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porotrichosis: Information about sporotrichosis, including risk and preven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