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胸造瘘术,也称为针减压,是将针插入胸膜腔以减压张力性气胸。
针刺胸腔造口术是一种紧急的,可能挽救生命的手术,如果 管状胸廓造口术 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时,可以采用这种手术。
针刺胸廓造口术适应症
针刺胸廓造口术的禁忌症
无
没有禁忌症,因为只有在对生命的直接威胁(通常是血流动力学受损)的情况下才进行此项手术,而这优先于其他考虑因素,例如出血倾向或胸壁解剖异常。
针式胸廓造口术的并发症
肺脏和膈肌的裂伤
肋骨下神经血管束损伤引起的肋间神经痛
出血
感染
医源性气胸 (如因误诊气胸而进行操作)
还有极少见的胸腹部脏器穿孔
针式胸廓造口设备
14 号或 16 号针头(套管针最佳);8 厘米长的针比 5 厘米长的针更容易成功(2),但会增加损伤下方结构的风险。
无菌手术衣,口罩,手套
用于清洁该区域的消毒溶液,例如 2% 氯己定溶液或聚维酮碘
皮肤标记笔(可选)
胸廓穿刺造口术的其他注意事项
手术的紧迫性取决于患者的状况。 低血压提示更严重的张力性气胸,需要更紧迫的治疗。
针式胸廓造口术的相关解剖
神经血管束位于每根肋骨下缘。 因此,穿刺针应置于肋骨上缘以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束。
针式胸廓造口术的定位
患者应掌心朝向头侧,仰卧位
针胸造口术的分步说明
选择穿刺部位:传统上,首选穿刺部位是患侧胸廓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因其易于操作。然而,该部位对于胸壁较厚的患者失败率较高。由于失败率较低,已建议使用特定的替代部位,例如沿腋前线第四或第五肋间隙(3)。
若时间允许,使用氯己定或聚维酮碘等消毒溶液对置管部位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准备。
几乎没有时间提供局部麻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肤,皮下组织,肋骨骨膜(插入部位下面的肋骨)和壁层胸膜。 在对疼痛高度敏感的骨膜和壁层胸膜周围注入大量局部麻醉药。注射利多卡因前先用注射器回抽以评估是否有血液;此步骤是为了避免注射入血管。 进入胸腔时,麻醉注射器内有空气回流可确认位置正确。
在目标间隙下方的肋骨上缘刺穿皮肤,插入胸廓造口针,然后针尖越过肋骨向下后方倾斜,直至壁层胸膜被刺穿(通常有种落空感和/或阻力突然减小)。
进行胸腔穿刺术后,尽快为胸腔管造口术做好准备 。
针式胸廓造口术后护理
应当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确认肺复张和正确放置胸管。
针刺胸廓造口术的警示和常见错误
根据胸壁厚度,可能需要更长的针或选择不同的部位。
针式胸廓造口术的技巧和窍门
参考文献
1.Lyng JW, Ward C, Angelidis M, et al: Prehospital Trauma Compendium: Traumatic Pneumothorax Care: Position Statement and Resource Document of NAEMSP. Prehosp Emerg Care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4, 2024.doi:10.1080/10903127.2024.2416978
2.Aho JM, Thiels CA, El Khatib MM, et al: Needle thoracostomy: Clinical effectiveness is improved using a longer angiocatheter.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80(2):272–277, 2016.doi: 10.1097/TA.0000000000000889
3. Laan DV, Vu TD, Thiels CA, et al: Chest wall thickness and decompression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aring anatomic locations in needle thoracostomy. Injury 47(4):797–804, 2016.doi:10.1016/j.injury.2015.11.045
4.Clemency BM, Tanski CT, Rosenberg M, et al: Sufficient catheter length for pneumothorax needle decompression: A meta-analysis.Prehosp Disaster Med 30(3):249–253, 2015.doi: 10.1017/S1049023X15004653
5.Beckett A, Savage E, Pannell D, et al: Needle decompression for tension pneumothorax in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Do catheters placed in the midaxillary line kink more often than those in the midclavicular line?J Trauma 2011 71(5 Suppl 1):S408–S412, 2011.doi: 10.1097/TA.0b013e318232e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