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管导管胸腔造口术

作者:Rebecca Dezube, MD, MH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eviewed ByRichard K. Albert, MD,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 Anschutz Medical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5月 2025
v913406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手术管胸腔造口术是将手术管插入胸膜腔以排出胸部的空气或液体。

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适应症

  • 反复、持续、创伤性的、大量、张力性或双侧气胸

  • 接受正压通气患者的气胸

  • 症状明显或反复大量 胸腔积液

  • 脓胸或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

  • 血胸

  • 乳糜胸

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 凝血障碍或出血性疾病(可能需要血液制品或凝血因子)

  • 该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如果可能,应使用其他没有感染的部位以避免引入胸腔内感染)

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并发症

  • 胸管误入肺实质、叶间裂、膈肌下或皮下

  • 由于血凝块、碎片或导管扭结导致管腔堵塞

  • 导管移位,需要重新置管

  • 出血

  • 残留胸腔积液的感染或积液复发

  • 复张后肺水肿

  • 皮下气肿

  • 肺脏和膈肌的裂伤

  • 肋骨下神经血管束损伤引起的肋间神经痛

  • 还有极少见的胸腹部脏器穿孔

管导管胸腔造口术设备

手术管胸腔造口设备

  • 无菌手术衣、口罩、护目镜、手套和手术单

  • 常规纱布敷料和胶带

  • 清洁液如2%氯己定溶液或聚维酮碘

  • 25G和21G穿刺针

  • 10mL和20mL注射器

  • 局部麻醉剂,如1%利多卡因

  • 2把止血钳或Kelly夹

  • 不可吸收的强力丝线或尼龙缝线(如0号线或1-0号线)

  • 手术刀(11号刀片)

  • 吸引器

  • 水封闭排水装置和连接管路

  • 皮肤标记笔(可选)

  • 胸腔引流管:其尺寸范围为16至36法郎(Fr),具体尺寸取决于其预期用途。对于气胸或恶性胸腔积液,通常选用20至24 Fr的引流管;对于复杂的肺炎旁胸腔积液、脓胸以及支气管胸膜瘘,建议使用28至36 Fr的引流管;而对于血胸,则推荐使用32至36 Fr的引流管。

导管胸腔造口设备

  • 除胸管外,外科管胸腔造口术所需的设备

  • 一个 14 Fr 开胸导管(“猪尾导管”)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其他注意事项

  • 择期胸壁置管术最好由受过相应训练的医生操作。其他医生可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处理紧急情况(如张力性气胸)。

  • 胸腔置管是在住院部进行的操作。如果在急诊部门完成,病人必须进一步住院观察。

  • 对于气胸或自由流动的胸腔积液,胸腔导管造口术是首选(1)。然而,由于较小直径的导管更容易堵塞和扭结,因此对于化脓性积液和血胸,更倾向于使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小直径导管的主要优点是疼痛较轻,且拔管后无需缝合。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相关解剖

  • 神经血管束位于每根肋骨的下缘。 因此,必须将导管沿肋骨上缘置入以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束。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定位

  • 对于自主呼吸的患者,将床头抬高30至60°,以限制呼气时膈肌上抬,从而降低导管误入腹腔及损伤肝脾的风险。

  • 可以将患侧手臂放在患者头部上方的位置,或者以其他方式外展,并将手放在头后,以免妨碍。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分步说明

  • 在该操作中,需使用市售的专用装置,该装置通过塑料接头连接中心负压吸引与胸腔引流管或导管。取一个装有无菌水的密封水封装置,并将其连接到吸引源上。将此设备放在一边。

  • 根据引流的是气体还是液体决定插管部位。气胸患者取第4肋间隙,其他适应症则取第5肋间隙,沿腋中线或腋前线。

  • 标记插入点。

  • 使用氯己定或聚维酮碘等消毒液对穿刺点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准备。

  • 铺上无菌洞巾。

  • 将1%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剂逐层注入皮肤、皮下组织、肋骨骨膜(穿刺部位下一肋骨)和壁层胸膜。 在对疼痛高度敏感的骨膜和壁层胸膜周围注入大量局部麻醉药。在注射利多卡因之前用注射器抽吸以检查是否有血液;此步骤是为了避免注射入血管。进入胸膜腔时,麻醉注射器回抽有空气或液体,即可确认位置正确。

  • 估计导管需要插入的深度,以便所有导管的开口都在胸腔内,考虑到所有皮下和脂肪组织,特别是在肥胖患者中(可能需要更深插入)。 记录或留意导管上的标记应该在胸壁皮肤外可见。

用于放置胸管 ( 16 法郎):

  • 沿肋间隙作1.5-2cm皮肤切口,用闭合的止血钳或凯利钳向前推进至胸膜处,抵达胸壁内侧后张开钳口,对肋间软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确定穿刺部位下方的一根肋骨,然后将血管钳移动到肋骨上方,找到该肋骨上方胸膜腔的位置。然后用钳子穿刺胸膜(通常有突然落空感和/或阻力突然降低)并以相同的方式打开。

  • 将手指插入皮肤切口以手动扩开通道,确认进入胸膜腔并确保没有粘连。

  • 在两个位置夹紧胸腔引流管:一个在外部末端,一个在尖端。

  • 插入胸导管,用夹子钳夹住胸导管尖端,穿过孔道导入胸腔,积液时插向下后方,而气胸时插向肺尖,直至导管上所有的开口都进入胸腔内。

用于放置胸导管 ( 14 法郎):

  • 吸气时沿肋骨上缘插入针头,并将其推入积液或气胸。

  • 当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应将注射器从针头上取下,并将导丝送入,直至足以越过针尖。

  • 移除针头,保留导丝在原位。

  • 用手术刀做一个皮肤划痕。

  • 将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胸膜腔并取出扩张器。

  • 将导管及其套管针放在导线上,确保最后一个侧孔位于胸膜腔内。

  • 移除套管针和导丝。

对于胸管和导管, 放置后:

  • 可采用多种缝合方法将胸导管缝合固定到胸壁皮肤上。 一种方法是荷包缝合。 另外,在切口旁置入一根间断缝合线,并将缝合线缠绕固定在穿过切口的导管上。 另一种方法是将第二根间断缝合线代替荷包缝合线,在导管另一侧穿过切口进行缝合,并将缝线与导管绑定。

  • 用纱布放置无菌敷料以帮助密封伤口。

  • 将两块无菌纱布垫剪成两半,放在导管周围。

  • 拿掉洞巾。

  • 将加压敷料敷贴在纱布垫上并固定好。为了增加稳定性,可考虑将导管的外端部分分别粘贴到敷料或患者身上。

  • 将导管或引流管连接到水封式引流装置,以防止空气通过导管进入胸腔,并允许在有或没有负压吸引的情况下进行引流。重力有助于排水,无需抽吸。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术后护理

  • 床旁行前后位胸部X线片以检查胸导管的位置。如果对胸导管的位置或功能有疑问,应进行后前位和侧位X线片或胸部CT检查。

  • 当病情缓解不再需要置管引流时拔除胸导管。气胸时不需要吸引,只要将胸导管置于水封瓶内数小时,确保气体排出已经停止且肺保持复张状态。 通常会在最后一次发现漏气后12至24小时内再次行胸部X线检查,然后才拔出导管。积液或血胸时,引流量<100~200mL/d时可拔管。

  • 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那些需氧量高,正压通气,慢性肺部疾病或复发性气胸风险增加的患者,应该在咨询肺科专科医生之后再拔除胸管。

  • 拔除胸管时,患者应该是半直立的。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呼气,于呼气相拔除胸管并用纱布覆盖切口,这样可降低拔管时发生气胸的可能性。

  • 如果在插入导管时插入荷包缝线,则关闭缝合线和/或需要额外的缝合线来闭合切口。

  • 拔出胸导管后数小时应做胸部X线检查。如果胸管取出后在X线上没有发现气胸,则除了根据患者病情的临床变化来决定外,不需要进一步的胸部X线检查。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警示和常见错误

  • 如果有血性积液不要使用小的胸导管( 14 Fr),因为凝块会堵塞导管。

  • 水封闭吸引装置必须置于患者下方100厘米(40英寸)处,以避免液体或空气逆流回胸膜腔。

  • 一些临床医生建议在24小时内引流积液不应超过1.5L,因为担心导致复张性肺水肿。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复张性肺水肿的风险与胸腔引流量成正比(2)。因此,对于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而言,在严密监护的患者中,完全引流非长期存在的积液可能是合理的。

  • 如果胸部X光显示胸管进入胸腔的距离不够远,而管内的抽吸孔不在胸腔内,则需要更换胸管。 直接推进胸导管可能将未消毒的管道引入胸腔。

  • 常见的插管错误包括局部麻醉药剂量不足和初始切口太小。

  • 在插入管子之前锁定扩张器,因为插入可能需要很大的力并移动扩张器。

外科管导管胸腔造口术的技巧和窍门

  • 对于特定病例(如儿科患者、焦虑或不合作的患者,或因慢性疼痛需要缓解的患者),可在手术前使用清醒镇静。

  • 标记插入点时,请使用皮肤标记笔或用笔制作印记,以防止清洁皮肤时标记被去除。

参考文献

  1. 1.Tran J, Haussner W, Shah K: Traumatic Pneumothorax: A Review of Current Diagnostic Practices And Evolving Management. J Emerg Med 61(5):517–528, 2021.doi:10.1016/j.jemermed.2021.07.006

  2. 2.Feller-Kopman D, Berkowitz D, Boiselle P, et al: Large-volume thoracentesis and the risk of 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Ann Thoracic Surg 84:1656–1662, 2007.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