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置入桡动脉导管

作者:Yiju Teresa Liu, MD,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Reviewed ByDiane M. Birnbaumer, MD,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10月 2025
v14441484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使用集成的导管套导丝装置或血管导管(导管套针)将导管穿入桡动脉。

桡动脉是最常用于动脉导管插入术的部位。

在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齐备的情况下,超声引导有助于穿刺无法触及的动脉(例如因低血压或动脉细小所致)。

(另见血管通路超声引导桡动脉导管置入术。)

适应证

对于危重、不稳定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顽固性休克呼吸衰竭的患者,或接受复杂手术并伴有液体转移或失血的患者:

  • 连续血压测量

  • 重复动脉血气测量

  • 实验室检测重复采血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 超声无法触及或检测到的动脉(切勿仅仅因为预计动脉在那里就尝试对某个部位进行插管)

  • 不适合的动脉(例如,同一肢体的透析瘘、血栓形成或无法进入的动脉、全身性肢体缺血)

  • 来自尺动脉循环的侧支血流量不足

  • 全层烧伤

  • 插入部位的局部感染

相对禁忌证:

  • 凝血功能障碍(包括治疗性抗凝*)或近期/即将进行的溶栓治疗:在这些情况下,桡动脉是优于股动脉的动脉插管部位;可能需要延长按压时间(例如10分钟或更久)以阻止穿刺点出血或血肿形成。

  • 局部解剖变形(外伤性或先天性)

  • 该部位既往手术史

  • 远端肢体缺血/坏疽

*治疗性抗凝(例如治疗心房颤动)增加桡动脉插管出血的风险,但若逆转抗凝,必须衡量增加的血栓形成风险(如卒中)。与管理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医生讨论任何预期的逆转,然后与患者讨论。

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

  • 血肿

  • 感染

  • 动脉损伤

  • 血栓形成(由于导管本身)

  • 神经损伤

  • 导管移位

为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桡动脉导管应在不再需要时立即拔除,其透明封闭敷料应保持原状不予扰动。

罕见的并发症包括:

  • 末端组织缺血或坏死

  • 假性动脉瘤

  • 动静脉瘘

  • 胆固醇斑块(或动脉粥样硬化)

  • 空气、导丝或导管栓塞

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内膜剥离或动脉痉挛,手部缺血很少发生。 来自尺动脉的侧支血流通常可以防止明显的缺血。留置的导管动脉口径小(女性血栓形成发生率高的原因)或留置时间长,则动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较高。股动脉插管血栓形成和肢体远端缺血的发生率低得多。堵塞的动脉在拔除导管后大多能再通。

设备

无菌程序,屏障保护:

  • 消毒液(如洗必泰,聚维酮碘、异丙醇)

  • 无菌窗帘、毛巾

  • 无菌头帽、口罩、防护服、手套

  • 面罩

桡动脉插管:

  • 臂板、纱布卷和胶带

  • 局部麻醉剂(含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25G穿刺针、3mL注射器)

  • 无菌纱布(例如,10 cm × 10 平方厘米)

  • 3mL和5mL注射器

  • 插管装置的选择基于设备可用性或操作者偏好

    • 集成式导管导丝装置;分体式针头、导丝和导管

    • 外周静脉留置针(套管针),20或22号

  • 血压监测仪;静脉盐水袋(500 毫升)、压力袋和输液架;集成动脉压力管路或单个组件(即压力传感器、动脉管路 [非顺应性压力管]、三通旋塞阀)

  • 不可吸收缝线(例如,3-0 或 4-0 尼龙或丝绸)

  • 洗必泰贴剂,透明封闭敷料

有一两个助手是有帮助的。

其它考虑

  • 动脉导管插入术是在通用(屏障)预防措施和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 桡动脉插管尝试失败后可能会尝试更近端的插管, 但前提是没有发生动脉痉挛并且桡动脉搏动仍可触及如果脉搏消失,则禁止进一步尝试对动脉以及同侧尺动脉进行插管。

  • 如果桡动脉不能插管,替代的动脉部位包括外周的肱动脉或足背动脉,或中央的股动脉或腋动脉。

相关解剖学

  • 桡动脉靠近手腕远端腹外侧的皮肤,就在桡骨头的内侧和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体位

  • 使患者舒适地斜躺或仰卧。

  • 将患者的前臂旋后,手腕伸直放在床上或床头柜上;手腕下的支撑可能有用。

  • 站立或坐在床边,使您的非惯用手靠近待插管动脉的手臂近端;这样放置便于惯用手自然移动,将导管向近端方向插入。

逐步描述操作步骤

  • 用非惯用手的食指尖详细触诊桡动脉。系统地触诊、释放并在动脉上稍微移动,以精确辨别动脉的中心轴(最强脉冲区域)。

  • 部分临床医生通过触诊或多普勒评估来确定尺动脉血流的存在,以评估侧支循环情况(1)。

  • 将前臂旋后,将手和前臂中部粘在背侧放置的臂板上,将纱布卷放在手腕下方以保持手腕适度伸展。

准备设备和无菌区

  • 组装动脉压力监测设备:将 IV 盐水袋放入压力袋(未加压)中,将动脉压力管连接到盐水袋,并将袋子中的残余空气挤入管路中。将袋子挂起来,捏住滴注室以将其装满液体,然后将溶液通过管子排出以排出空气。将压力传感器连接(插入)压力监测器。将换能器置于心脏水平(即腋中线与第 4 肋间交叉处的外侧)。将换能器打开到空气中,将监视器上的换能器信号设置为零,然后将换能器关闭到空气中。 确保从管道中冲洗掉所有空气。 取下所有通气帽并在所有端口更换密封帽。然后将袋子加压至 300 毫米汞柱。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管道所有连接点的无菌状态。

  • 将无菌设备放在无菌覆盖的设备托盘上。

  • 若使用集成导管与导丝装置,请测试插管设备:旋转导管使其绕针移动,并将导丝在针内往复滑动以确认运动顺畅。

  • 将换能器管连接到血压传感器,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 在桡骨远端掌面可触及桡脉的地方用消毒液擦拭手腕腹侧皮肤。

  • 让消毒液至少干燥 1 分钟。

  • 在该部位周围放置无菌毛巾。

  • 戴上无菌口罩和帽子。

  • 穿上无菌手术服和手套。

麻醉插管部位

  • 将局部麻醉剂抽入注射器(例如,将3 mL 1%利多卡因抽入3 mL注射器)

  • 将 1 到 2 mL 的麻醉剂注入皮肤并沿着预期的针插入路径皮下注射。不要使皮肤水疱太大以致掩盖桡动脉的触诊。

  • 当您推进针头时,在注射器柱塞上保持温和的负压,以确定血管内的位置并防止血管内注射。

将针头插入动脉

  • 如前所述,使用非惯用手重新定位腕部桡动脉,并继续触诊以引导针头插入动脉。

  • 用您的惯用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插管装置。将针斜面朝上。

  • 将套管装置针尖斜面朝上,直接置于桡动脉搏动中线上方,距离桡骨远端至少1厘米处,以约30至45度角向近端(头侧)推进皮肤,穿刺进入动脉。

  • 稳步推进插管装置,直到装置的储液器或针筒中出现一闪而过的鲜红色血液,这表明针尖已进入动脉管腔。

  • 在这个位置保持设备不动。

若置入一体式导管导丝装置1~2 cm 后未见血液回闪,应缓慢渐进地撤出装置。如果它最初完全通过动脉,现在可能会在针尖被撤回时出现血光,重新进入管腔。如果仍然没有出现闪光,将设备收回到皮肤表面,改变方向,并再次尝试将其推进到动脉中。

若外周静脉留置针插入1~2 cm 后未见回血,应稳定持住导管并缓慢将针头从中退出。如果针尖单独刺穿了深动脉壁,可能会出现血光。如果没有出现闪光,继续拔针直到拔出,然后慢慢拔出导管。若见回血,停止回撤动作并尝试将导管推进动脉。

如果发生局部快速肿胀,血在外渗。终止操作:拔出针头并使用纱布垫在穿刺部位持续按压10分钟以上,以帮助控制出血并防止血肿形成。

评估血液回流

  • 在插入部位的插管装置下放置一块纱布方块。

  • 观察装置的贮血器或桶以验证脉动血流。如果需要,稍微推进或撤回设备,直到脉动血流明显,确认动脉内放置。

  • 在此位置连续保持插管装置不动。

穿入动脉导管

集成导管导丝技术:

  • 将导丝穿过针头并进入动脉。 不要强行拉导丝;它应该平滑地滑动。

    如果导丝遇到阻力,它可能已经进入或穿过动脉壁。将导管导丝装置整体移除,用纱布垫按压穿刺部位10分钟(以防出血和血肿形成),并在新的穿刺点使用新的导管导丝装置重新开始操作。

  • 牢牢握住针座并使用扭转运动将导管滑过针头和导丝并进入动脉。

血管导管技术:

插入方法与在外周静脉中开始静脉注射基本相同。

  • 进一步减小插入角度并将血管导管再推进 2 毫米,以确保导管尖端已进入管腔。完成此步骤是因为针尖稍微先于导管尖端。

  • 牢牢握住针座,将导管滑过针头并进入动脉;它应该平滑地滑动。

    如果导管遇到阻力,慢慢抽出针头和导管,立即停止并在血流恢复时尝试重新推进导管。如果无法插入导管,请将其拔出并重新开始。切勿将导管从针头上撤回或将针头重新插入导管(这样做可能会剪断患者体内导管的末端)。同样,切勿通过针头撤回导丝。使用纱布垫对伤口区域施加外部压力约10分钟。

    有时导管虽然在管腔内,但不能推进;尝试推进导管,同时用注射器中的液体冲洗导管。

连接动脉管路

  • 将压力管(已用盐水预冲洗)连接到导管毂上,并在监视器屏幕上验证动脉压力波形。

包扎穿刺部位

  • 使用纱布擦拭该部位的所有血液和液体,注意不要打扰导管。

  • 在插入部位将导管缝合到位。为避免皮肤坏死,将空气环系在皮肤上,然后将缝合线尾部系在导管毂上。

  • 涂上透明的封闭敷料。 插入点处的氯己定浸渍圆盘通常放置在敷料之前。

  • 将动脉导管绕成圈并将其粘贴在远离插入部位的皮肤上,以帮助防止导管上的意外牵引使导管脱落。

  • 在敷料上写上插管的日期和时间。

警示和常见错误

  • 不仔细确定脉搏的确切中心会使它更有可能错过动脉。

  • 当您尝试定位最大脉动点时,将手指从一侧滑到另一侧可能会得出不准确的结果;将手指横向抬起并重新定位到每个新位置。

  • 若针头已达适当深度却未进入动脉,切勿试图通过横向移动针尖来重新定位;此类动作可能损伤组织。相反,在改变插入的角度和方向之前,将针头抽回几乎到皮肤表面。

  • 切勿将药物注射到动脉管路中。

  • 在心肺骤停或其他低血压和缺氧情况下,动脉血可能呈暗色且无搏动,并可能被误认为静脉血。

技巧和窍门

  • 进针时触诊动脉脉搏时避免用力过大;这样做可能会压迫动脉并使其更难插管。

  • 部分动脉导管对腕部位置敏感;患者活动时需警惕压力及/或动脉波形的变化。手腕可能需要固定在最令人满意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1.Golamari R, Gilchrist IC.Collateral Circulation Testing of the Hand- Is it Relevant Now?A Narrative Review. Am J Med Sci 2021;361(6):702-710.doi:10.1016/j.amjms.2020.12.001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