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有时会有身体上的冲突行为,但以后多数不会发展成一种持续的暴力行为方式或暴力犯罪。那些青春期前有暴力行为的儿童或青少年,成年后可能有更高的犯罪风险(1)。(另见品行障碍)
全球青少年暴力行为(包括肢体冲突和斗殴)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国家层面的干预措施(如反对街头斗殴、霸凌的教育行动)(2)。然而,暴力行为的流行在一些地区保持稳定,这有时可能归因于对可接受的身体行为的不同文化观念,很少归因于内乱等因素。
尽管人们对儿童暴力行为的遗传基础的可能性一直很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导致攻击的生物学机制和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然而,已发现多种与暴力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4):
体罚,
酗酒和吸毒
卷入童党
发育问题
贫穷
取得枪支
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接触枪支、通过媒体(如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接触暴力以及接触 虐待儿童 和 家庭暴力有关。接触暴力视频游戏会增加对现实暴力麻木的风险,这反过来会增加攻击性,并减少社会认可的行为(5)。
在 2019年,作为一项青少年风险研究的一部分,19.8%的美国男高中生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前一个月里,他们至少携带过一次武器 (6)。此外,在一项对28,442名青少年的调查中,与那些没有接触过校园暴力的学生相比,在那些遭受过武器威胁或伤害的学生、那些参与过身体打架的学生、那些因为安全问题而缺课的学生和那些被欺负的男学生中,携带武器在学校更常见(7)。
增加获得安全和支持性学校环境的机会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的项目可能有助于预防暴力和阻止使用武器(7)。
参考文献
1.Blair RJ, Leibenluft E, Pine DS.Conduct disorder and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 in youth. N Engl J Med.2014;371(23):2207-2216.doi:10.1056/NEJMra1315612
2.Smith L, López Sánchez GF, Oh H, et al.Temporal Trends of Physical Fights and Physical Attacks Among Adolescents Aged 12-15 years From 30 Countries From Africa, Asia, and the Americas. J Adolesc Health.2024;74(5):996-1005.doi:10.1016/j.jadohealth.2023.12.005
3.Koyama E, Kant T, Takata A, Kennedy JL, Zai CC.Genetics of child agg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Transl Psychiatry.2024;14(1):252.Published 2024 Jun 11.doi:10.1038/s41398-024-02870-7
4.Duke NN, Pettingell SL, McMorris BJ, Borowsky IW.Adolescent violence perpetration: associations with multiple types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Pediatrics.2010;125(4):e778-e786.doi:10.1542/peds.2009-0597
5.Calvert SL, Appelbaum M, Dodge KA, et al.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ask Force assessment of violent video games: Science in the service of public interest. Am Psychol.2017;72(2):126-143.doi:10.1037/a0040413
6.Ganson KT, Testa A, Rodgers RF, Jackson DB, Nagata JM.Muscle-Building Exercise and Weapon Carrying and Physical Fighting Among U.S. Adolescent Boys. J Interpers Violence.2023;38(3-4):2566-2584.doi:10.1177/08862605221101192
7.Lowry R, Parker E, Ratto JD, Krause K, Hertz MF.Associations Between Exposure to School Violence and Weapon Carrying at School.Am J Prev Med.2023;65(3):347-355.doi:10.1016/j.amepre.2023.03.007
欺凌
欺凌是指故意在精神和躯体上给弱势儿童带来伤害。欺凌可以有几种形式,包括有:
持续嘲弄
威胁
恐吓
骚扰
躯体攻击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使用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通信工具来传达威胁和/或传播伤害性信息,以故意使另一名儿童感到尴尬或传达有关另一名儿童的虚假或敌对信息。“性短信”是指分享带有性意味的信息或照片(通常通过手机)的行为,如果这些信息或照片是故意与他人分享的,以使信息或照片中的儿童感到尴尬或伤害,则可能是一种网络欺凌。
多达四分之一的儿童可能作为欺凌者、被欺凌者或两者兼有参与欺凌事件(1、2)。社会压力(如家庭收入低、父母的教育水平低)是欺凌行为的危险因素。
欺凌者通过欺凌行为来膨胀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欺凌行为使欺凌者产生权力欲和控制欲。
欺凌者及其欺凌对象都面临不良后果的风险(3)。受欺凌者常因无助感、羞耻和害怕报复而不愿告诉他人。受欺者有一定的身体伤害、缺乏自尊、紧张、压抑、和逃学的危险。成为攻击目标的儿童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反击,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许多欺凌行为的受害者最终自己也变成了欺凌者。
欺凌者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被监禁;他们更可能辍学、失业,或在成年时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
欺凌相关参考文献
1.PACER's National Bullying Prevention Center.Rates of Incidence.2025.Accessed April 23, 2025.
2.Yoon D, Shipe SL, Park J, Yoon M.Bullying pattern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hild maltreatment and adolescent psychosocial problems. Child Youth Serv Rev.2021;129:106178.doi:10.1016/j.childyouth.2021.106178
3.Salmivalli C, Laninga-Wijnen L, Malamut ST, Garandeau CF.Bullying Prevention in Adolescence: Solutions and New Challenges from the Past Decade.J Res Adolesc.2021;31(4):1023-1046.doi:10.1111/jora.12688
参与帮派
参与帮派与暴力行为有关。青少年帮派往往是由青少年和年轻人(14 岁时达到顶峰)自发组成的团体(1)。
童党通常采用一个名称和识别符号,如特定的服饰风格、使用特定的手势、纹身或涂鸦。一些帮派要求准成员在获得成员资格前实施暴力行为(2)。
青少年帮派暴力的增加至少部分归咎于帮派参与非法药物分销和非法药物使用。使用枪支是帮派暴力的常见特征。
帮派参与相关参考文献
1.Pyrooz DC, Sweeten G.Gang membership between ages 5 and 17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dolesc Health.2015;56(4):414-419.doi:10.1016/j.jadohealth.2014.11.018
2.Leverso J, O'Neill K. YOUTH GANGS AND VICTIMIZ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GANG DYNAMICS ON EXPERIENCES OF VICTIMIZATION.Deviant Behav.2022;43(9):1103-1119.doi:10.1080/01639625.2021.1963644
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暴力行为
预防暴力行为应从小开始。预防措施如下:
对幼儿实施无暴力管教
限制接触武器,避免接触暴力影视和游戏
为学龄儿童创建并维持安全的学校环境。
鼓励受害者与父母、学校管理人员及医生讨论问题。
应对年长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教育,教授其避免高风险情境的策略(如他人携带武器、饮酒或使用非法药物的场所或环境),以及在紧张情境下的应对或化解方法。
促进安全、稳定且充满关爱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