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大约为10%。发病通常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早期,男孩多于女孩。
发病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有行为障碍的青少年,其父母常有药物滥用和反社会行为,这类青少年常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据报道,四氢大麻酚 (THC) 是身体暴力的危险因素,即使社会经济因素和其他 物质使用也是危险因素(1)。 但行为障碍也可见于高功能、健康家庭的孩子。
参考文献
1.Dellazizzo K, Potvin S, Dou B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cannabis and physical violence in youths: A meta-analytical investigation.Am J Psychiatry 177(7):appi.ajp.2020.1, 2020.https://doi.org/10.1176/appi.ajp.2020.19101008
行为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患有行为障碍的儿童或青少年对他人的感受和健康缺乏敏感性,有时误以为他人的行为具有威胁性。他们可能会采取攻击性行为,如欺凌和威胁、挥舞或使用武器、实施身体虐待行为或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且几乎没有悔意。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残忍和攻击性也直接发泄在动物上。 这些儿童或青少年可能破坏财产、撒谎和偷窃。 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很差,并且往往表现鲁莽、违反规定和父母禁令(如离家出走、经常逃学)。
不同性别的异常行为表现不同:男孩倾向于打架、偷窃和破坏;女孩更容易说谎、逃学和从事卖淫活动。男女都可能使用非法药物并存在学习困难。常有自杀念头,必须高度警惕自杀企图。
行为障碍的诊断
精神评估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TR)标准
儿童或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3种以下行为,并且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以下行为,则可诊断为行为障碍:
对人类和动物的侵害
破坏财产
欺骗,说谎,偷窃
严重违反父母的规定
这些症状或行为必须足够显著,以致影响人际关系、学业或工作。
行为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共病
心理治疗
有时需要安置于寄宿机构。
用药物和心理疗法治疗共存的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最终提高行为障碍的控制程度。药物可能包括兴奋剂、情绪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短期使用利培酮。
应避免无效的道德说教和恐吓责备。个体化精神疗法,包括认知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可能有助治疗。通常,严重行为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被安置在寄宿机构,在那里他们的行为可以得到适当管理,从而将他们与可能导致异常行为的环境隔离开。
行为障碍的预后
通常,破坏性行为会在成年早期停止,但在大约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它们会持续下去。这些案例中有许多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起病越早预后越差。
一些儿童和青少年随后会出现情绪或焦虑障碍、躯体症状或相关疾病、物质相关障碍或成人早期的精神病性障碍。有行为障碍的儿童或青少年往往躯体和其他精神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
关键点
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屡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侵犯他人权利和/或社会规范或规则;他们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悔意。
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的破坏性行为会持续到成年;其中许多病例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