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梭菌感染

(气性坏疽;梭菌性肌坏死)

作者:Larry M. Bush, MD, FACP, Charles E. Schmidt College of Medicine,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Maria T. Vazquez-Pertejo, MD, FACP, Wellingto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Reviewed ByBrenda L. Tesini, M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6月 2023
v1010129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梭菌性软组织感染主要包括蜂窝组织炎、肌炎和气性坏疽。常发生在创伤之后。症状主要包括水肿、疼痛、气体捻发音、恶臭分泌物、病变部位颜色加深,并可进展为休克、肾衰竭,有时甚至死亡。诊断主要靠视诊、气味和革兰染色,确诊需培养。治疗方法是青霉素加克林霉素和手术清创。高压氧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见厌氧菌感染概述梭菌感染概述。)

软组织梭菌感染可由外伤或自发引起。典型感染可导致软组织气肿。

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原。

累及组织且造成厌氧环境的严重粉碎伤或穿透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软组织梭菌感染。另外,异物的滞留也是导致感染的高危因子。感染也可出现在手术创面,特别是患者本身存在血管阻塞性疾病时。

气性坏疽梭菌性肌坏死(创伤性)
隐藏详情
感染区域的皮肤呈青铜色。皮肤水肿、紧绷,非常柔软,手腕和手背上有大疱。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自发性感染很少见,通常由C. septicum(脓毒梭菌)菌血症引起,源于结肠癌、憩室炎或肠缺血患者的隐匿性结肠穿孔。因为 C. septicum(脓毒梭菌)耐氧,感染可广泛扩散至正常皮肤和软组织。无论何种原因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均易发生C. septicum(脓毒梭菌)菌血症,导致预后不良;若发生血管内溶血,预后更差。

梭菌性肌坏死(自发性)
隐藏详情
这张照片显示了一名梭菌性肌坏死患者的臀部和会阴部的组织出血和出血性大疱。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感染在适宜的条件下(低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例如在失活组织中,发展非常迅速,可在短短1天内从最初损伤进展到休克、中毒性谵妄甚至死亡。

软组织梭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梭菌性蜂窝织炎是由表浅伤引起的局部感染,通常在受伤后3 天发生。感染可沿筋膜间隙广泛扩散,常伴有明显的捻发音和大量气体,但毒性远不如广泛性肌坏死严重,且疼痛轻微。皮肤水疱比较明显,常伴有恶臭的浆液性棕色渗出物。四肢皮肤变色和严重水肿罕见。梭菌性皮肤感染若伴有肢体原发性血管阻塞,很少会发展为严重的中毒性肌坏死,也很少超出分界线扩散。

梭状菌性肌炎是肌肉的非坏死性化脓感染,在注射吸毒者中最为常见。与葡萄球菌性化脓性肌炎类似,而缺少气性坏疽的全身症状。感染部位可出现水肿、疼痛和气体生成。可快速蔓延,也可发展为肌坏死。

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可在其他症状前出现有剧烈的疼痛。伤口起始为苍白色,逐渐变成红色或青铜色,有时可呈水泡或大疱,最后变成黑绿色,该区域张力性水肿并有触痛。与梭菌性蜂窝组织炎相比,早期捻发音不那么明显,但最终约80%的患者都能触及。伤口和引流物有特别的恶臭。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苍白、低血压。虽然患者通常直到终末阶段仍保持清醒,但会出现休克和肾衰竭。菌血症,有时有明显的溶血,发生在15%的创伤性气性坏疽患者中。

无论何时发生大量溶血,预计由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脓毒症导致的病死率可达70%至100%。

软组织梭菌感染的诊断

  • 临床评估

  • 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

早期怀疑和干预至关重要;梭菌性蜂窝织炎对治疗反应良好,但肌坏死经治疗后病死率为40%,未经治疗则为100%。

根据临床评估,特别是检查伤口和周围区域(包括气味),可怀疑梭菌性软组织感染。

局部蜂窝织炎、肌炎及播散性气性坏疽,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但进一步鉴别需手术介入。在肌坏死中,肌肉组织明显坏死;受影响的肌肉最初呈无光泽的粉红色,然后变为深红色,最后变为灰绿色或斑驳的紫色,并且在刺激下不收缩。X线片可显示局部气体生成,CT和MRI可明确气体和坏死的范围。

足部坏疽(X 光)
隐藏详情
此 X 射线显示足部软组织中有气体(箭头)。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伤口渗出物需同时进行厌氧和需氧菌培养。由于梭菌每 7 分钟数量翻倍,因此Clostridia(梭菌)的厌氧培养结果最早可在 6 小时内呈阳性。其他的厌氧菌和需氧菌,例如肠杆菌、Bacteroides(拟杆菌)、Streptococcus(链球菌)以及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等菌种,无论是单独感染还是混合感染,都可引起与梭菌感染类似的严重蜂窝织炎、广泛性筋膜炎或肌坏死(见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大多数伤口尤其是开放性伤口,多是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梭菌同时存在,这些细菌并非是感染的病原。

当符合以下情况时,梭菌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 革兰染色显示有大量细菌存在

  • 渗出液中几乎看不到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

  • 苏丹染色可见游离脂肪球。

但是,假如PMN量很多,而且涂片显示大量链状球菌,这时应怀疑是厌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能表明感染了肠杆菌目中的一种或Bacteroides(拟杆菌属)菌种(见混合厌氧菌感染)。

检测伤口或血液中的梭菌毒素仅在极少数 伤口肉毒中毒病例有用。

软组织梭菌感染的治疗

  • 引流和清创

  • 青霉素加克林霉素

当发现有梭菌感染的可疑症状时,如气体产生或气性坏疽,需立即进行快速有力的干预。彻底的引流和清创与抗生素治疗同样重要;两者都应迅速实施。

在严重蜂窝织炎和肌肉坏死时,应立即给予青霉素G 3百万〜4百万单位静脉注射,每 4〜6小时一次;外加:克林霉素600〜900毫克静脉注射,每6~8小时一次(抑制毒素生成)。仅使用克林霉素是不够的。如果发现或怀疑革兰氏阴性菌,应联合使用克林霉素及广谱抗生素(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如果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梭菌感染,可联合使用克林霉素及甲硝唑;如果存在其他微生物,则应添加非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氟喹诺酮或氨曲南)以及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

高压氧对广泛气性坏疽治疗有效,尤其是四肢感染,可以作为抗生素和手术干预的辅助治疗。高压氧治疗如果早期开始,可能挽救组织并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但决不能因此而推迟手术清创术

关键点

  • 外伤后数小时至数日内感染快速进展,特别是粉碎或穿透性创伤累及组织时营造厌氧环境。

  • 梭菌蜂窝织炎常引起轻微疼痛,但肌炎和肌坏死通常疼痛剧烈;所有形式的梭菌感染都常伴有组织内气体引起的捻发音。

  • 快速彻底清创引流。

  • 给予青霉素加克林霉素治疗。

  • 对于广泛肌坏死,可考虑高压氧治疗,但不能因其耽误手术治疗。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