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属概述

作者:Larry M. Bush, MD, FACP, Charles E. Schmidt College of Medicine,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Maria T. Vazquez-Pertejo, MD, FACP, Wellingto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Reviewed ByBrenda L. Tesini, M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6月 2023
v1009614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梭状芽孢杆菌属是一类产芽胞、革兰染色阳性、厌氧的杆菌,广泛存在于灰尘、土壤、植被中,也是哺乳动物胃肠道的正常菌群。致病的种属产生引起组织和神经坏死的外毒素,导致病变。

(参见 厌氧菌概述。)

目前已发现了约100种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 属,但只有25~30种常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梭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

致病菌种产生组织破坏性和神经性外毒素,这些毒素是引发疾病临床表现的原因。当组织氧张力和pH值较低时,梭状芽胞杆菌可能成为致病病原。这种厌氧环境可能在缺血或失活组织中形成,例如原发性动脉供血不足或严重穿透伤或挤压伤后。并且往往伤口越深越严重,感染梭状杆菌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有异物或污染存在时。

梭状芽孢杆菌病也可在注射违禁药物后发生。

食用被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毒素污染的家制罐头食品可导致现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

梭状杆菌导致疾病

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疾病(见表 与梭菌感染相关的选定病症) 包括

表格
表格

最常见的梭菌属感染是轻度、自限性胃肠炎,通常由C. perfringens(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严重的梭菌属感染相对比较少见,但往往可以致命。

C.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C. ramosum(多枝梭菌)等可引起腹部疾病,如胆囊炎、腹膜炎、阑尾破裂和肠穿孔。

C.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以捻发音性蜂窝织炎、肌炎和梭菌性肌坏死为特征的肌肉坏死和软组织感染。

源自结肠的C. septicum(脓毒梭菌)经血液传播可导致皮肤和组织坏死。

梭状芽胞杆菌也出现在常见的轻度伤口感染混合菌群中;它们在其中作用尚不清楚。

医院获得性梭菌感染正在增加,尤其是在术后和免疫受损患者中。病情严重的梭状芽孢杆菌脓毒血症可伴发肠穿孔或肠梗阻。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