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ric J. Formeister, MD, MS, Dept.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s,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Reviewed ByLawrence R. Lustig, MD,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nd 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
已审核/已修订 1月 2025
浏览专业版
小知识

耳是司听觉和平衡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中耳、内耳一起将声波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感知声音。

同时内耳有助于维持平衡。

耳部内视图

外耳

外耳由耳朵的外部(即耳廓)和外耳道(外部的声音通道)组成。

耳廓由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其形状利于收集声波并通过外耳道传至耳膜(也称鼓膜,是一层将外耳与中耳隔开的薄膜)。

中耳

中耳由鼓膜和一个小的含气的中耳腔构成,中耳腔内有一条由 3 个小骨头(听骨)组成的链,这条听骨链连接鼓膜和内耳。各听骨以其形状命名。锤骨连接到耳膜。砧骨是锤骨和镫骨中间的骨头,位于卵圆窗中并将其封闭。鼓膜的振动经听骨链机械放大,传至卵圆窗。

中耳腔内有 2 条细小的肌肉。鼓膜张肌附着在锤骨上,有助于收缩耳膜,保护耳朵免受身体声音(如咀嚼和叫喊)的影响。镫骨肌附着于镫骨。此肌肉会在听到大声噪音时收缩,使听骨链更为坚硬,这样会传输较小的声音。此反应(称为听觉反射)有助于保护脆弱的内耳免受噪音伤害。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后部(鼻咽)气道的小管。此管道可让外部空气进入中耳(耳膜后)。吞咽、咀嚼或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使鼓膜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防止中耳内积液。如果压力不平衡,鼓膜可能凸出(向外推)或凹陷(吸入),可能导致耳部不舒适和听力受损。吞咽或耳部自发的“砰”的一声可以缓解因气压突然变化所致鼓膜内外的压力差,乘坐飞机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咽鼓管与中耳连接,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时可导致中耳液体积聚,进而引起感染和疼痛,这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咽鼓管发炎或阻塞。

内耳

内耳(迷路)是由 2 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复杂结构:

  • 耳蜗:听觉器官

  • 前庭系统:平衡器官

耳蜗

耳蜗是一中空的管道,形如蜗牛的壳,充满液体。其内含有的科蒂氏器由 2 万个特别的细胞(称为毛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有细小的毛发状突起(纤毛)伸入液体中。声音振动经中耳听骨链传导至内耳卵圆窗,引起液体移动,从而产生压力波,进而移动纤毛。纤毛运动最终产生神经信号,传送至大脑并被感知为声音。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耳蜗不同部位的毛细胞振动,毛细胞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如果把耳蜗的线圈“解开”,它就会像钢琴键一样排列,高音调激活靠近圆窗的毛细胞,低音调激活靠近耳蜗顶部的毛细胞。神经冲动会沿着耳蜗神经纤维传输到大脑。圆窗介于充满液体的耳蜗和中耳之间,是一个有膜覆盖的小孔。此窗口有助于抑制由耳蜗中声波引起的压力。

尽管有听觉反射的保护作用,但强烈的声音仍能损伤和破坏毛细胞。而毛细胞受损伤后不能再生。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可引起毛细胞进行性损伤,最终可导致听力下降‭‬,有时候耳内会出现噪声或铃声(‭耳鸣‬)。

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包括:

  • 两个充满液体的小囊,分别称为球囊和椭圆囊

  • 3 根称为半规管的充满液体的管道

这些囊和管道会收集有关头部位置和移动的信息。大脑使用此信息帮助维持平衡。

球囊和椭圆囊包含的细胞可以感应头部的直线(即前后或上下)移动。

半规管为 3 个相互垂直的充满液体的管道,可感觉头部旋转动作。头部运动导致管内液体流动。根据头部运动的方向,液体在一个半规管中的流动性大于其他两个。管道内还包含毛细胞,可以对液体移动做出反应。毛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将头部运动的方向告诉大脑,这样身体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保持平衡。

当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短暂或永久的病变情况下,患者半规管功能可能发生异常,患者有可能失去平衡感觉,或产生运动或旋转的错觉( 眩晕 )。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