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丝虫病

(几内亚线虫病;火蛇)

作者:Chelsea Marie, Ph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illiam A. Petri, Jr, MD, Ph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
Reviewed ByChristina A. Muzny, MD, MSP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已审核/已修订 1月 2025
浏览专业版

麦地那丝虫病系由一种叫麦地那龙线虫(也称为几内亚线虫)的蛔虫(线虫)所致的感染。

  • 饮用含感染该线形虫的细小介虫的水可致病。

  • 症状包括痛性发炎的皮肤溃疡和致残性关节炎。

  • 医生通过在水疱中发现有蠕虫钻出来诊断本病。

  • 将蠕虫缓慢绕在小棍上或者外科手术去除蠕虫。

  • 饮用滤过、煮沸或氯消毒过的水有助于防范疾病。

蠕虫是一种寄生虫,可感染人类和动物。蠕虫有 3 种类型:吸虫(颤虫)、条虫(绦虫)和蛔虫(线虫)。麦地那龙线虫是一种蛔虫。

80年代中期,350万人患有麦地那丝虫病。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努力阻止麦地那龙线虫病的传播,到 2018 年,报告的病例只有 28 例。2022 年,仅报告了 13 例人类感染病例和 686 例动物感染病例。截至 2023 年 8 月,麦地那龙线虫病仅存在于少数几个非洲国家——乍得、马里、安哥拉、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

该感染已接近根除,2023 年 1 月至 6 月仅发现 3 例人类感染病例。然而,犬的感染以及马里和南苏丹部分地区的内乱仍是国际根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也请参见寄生虫感染概述。)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传播

麦地那龙线虫幼虫会感染称为桡足类的微小甲壳类动物。桡足类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的海洋、河流和湖泊。

人们饮用未经过滤的、含有感染了幼虫的桡足类动物的水,或食用吞食了受感染桡足类动物的某些水生动物(如未煮熟的鱼或青蛙),都会受到感染。

桡足类动物被摄入后,它们会死亡并释放幼虫,幼虫可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在腹腔内,幼虫用大约 1 年的时间发育成熟,变为成虫,成虫可以交配。交配后,怀孕的雌虫离开腹腔,在皮下组织穿行,通常到达小腿或足部。在那里,它们会产生一个水疱。水疱导致剧烈的烧灼不适,并最终破溃。当人试图将腿浸泡在水中以缓解灼痛时,怀孕的蠕虫就会将幼虫释放到水中。幼虫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感染另一只桡足类动物。如果孕虫没有到达皮肤,它们就会死亡并在皮下分解或变硬(钙化)。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症状

麦地那龙线虫病通常第一年不会引起症状。当蠕虫开始破皮并在蠕虫位置形成水疱时,症状就开始出现了。水疱周围会发痒、灼烧、肿胀、发红和疼痛。蠕虫释放出的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呕吐、瘙痒性皮疹以及致残性疼痛。水疱一旦破溃后,即可看到蠕虫。蠕虫离开人体后,症状消退。

钻出的几内亚线虫
隐藏详情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受感染的脚部钻出的白色线状几内亚线虫(即麦地那龙线虫)。
CDC/科学图片库

通常,水疱会在成虫离开人体后愈合。不过,大约有 50% 的人会在水疱口周围发生细菌感染。

有时水疱附近关节和韧带会被破坏,引起关节疼痛以及其他关节炎的症状。

您知道吗……

  • 在埃及木乃伊中发现了钙化的几内亚线虫。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诊断

  • 水疱部位出现线虫

在水疱部位发现线虫即可诊断麦地那龙线虫病。

X线用于钙化虫体的定位。(它们曾在埃及木乃伊中被发现。)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治疗

  • 取出成虫

通常需花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将成虫(可能长达 80 厘米)缠绕在小棍上缓慢将其移出体外。当成虫露出头部时,把它的末端缠绕在一根小棍上,捏住它。随着成虫逐渐钻出,转动小棍,将钻出的部分继续缠绕在小棍上。最终,成虫被完全拽出并丢弃。如果有医务人员的话,他们会对成虫所在位置进行局麻,然后通过一个小切口将成虫取出。

几内亚线虫切除
隐藏详情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种清除几内亚线虫(麦地那龙线虫)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蠕虫的末端缠绕在火柴棒上。随着成虫逐渐钻出,转动小棍,将钻出的部分继续缠绕在小棍上。最终,成虫被完全拽出并丢弃。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没有药物可以杀死蠕虫。但如果水疱口周围出现细菌感染,人们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预防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麦地那龙线虫病:

  • 使用一块细孔粗棉布过滤饮用水

  • 将水煮沸

  • 仅饮用氯消毒的水

感染者不应进入饮用水源地,例如裸露的水井或水库,以免这些水源被污染。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