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作者:Matcheri S. Keshavan, M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Reviewed ByMark Zimmerman, MD, South County Psychiatry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7月 2025
v749605_zh
浏览专业版
小知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脱离现实(精神错乱)、各种幻觉(通常为幻听)、坚定的虚假信念(妄想)、异常思维和行为、情感表达减少、动机消失、精神功能(认知)下降,以及日常功能(包括工作、社会关系和自理能力)受损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

  • 本病患者症状多样,包括行为怪异、言语瓦解、情感平淡、寡言少语、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进行回忆。

  • 医生在做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病因之后,根据标准精神病诊断标准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 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认知和社交技能培训项目、社区支持活动、心理治疗与家庭教育。

  • 预后取决于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

  • 尽早检测和尽早治疗可改善长期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全球性的主要的精神健康问题。这种疾病通常在年轻人建立独立能力的时候发生,可能导致终生残疾和耻辱。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略低于全球总人口的 1%,男女发病率相当。

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不太熟悉,故确定其发病时间往往十分困难,甚至会延误就诊多年。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0 多岁出头到 20 多岁中期,但也有 40% 的男性在 20 岁前首次发病。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0 多岁中期到 20 多岁晚期,30 多岁是诊断的高峰期。儿童期发病很少见,但精神分裂症可能在青春期发病,罕见情况下也在晚年发病。

社会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物质使用障碍、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因同家人和朋友失去联系,而变得流离失所。这种疾病可持续终生,在大多数病例中,长期的社会心理功能都很差。

您知道吗……

  • 精神分裂症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样常见。

  • 许多躯体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脑瘤、癫痫和其他脑部疾病)引起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相似。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现在的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涉及大脑分子和功能变化的生物学问题。虽然某些外部因素,包括重大的生活压力和物质(尤其是大麻)的使用,会成为已经有患精神分裂症倾向的人的诱发因素,但学界并不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生活事件引起的。

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因素包括:

  • 遗传倾向

  • 产前、产中或产后出现的问题

  • 脑部病毒感染

  • 童年创伤和忽视

精神分裂症确实有家族遗传倾向,而且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与没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人相比,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要高出 5 到 11 倍。同卵双胞胎中有一个患病,则另一个患病的概率有 40% 至 80%。

为了了解哪些人有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已对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父母的精神疾病,尤其是如果患者的母亲有精神病史。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妇在妊娠期间的压力、妊娠并发症、分娩时的季节、出生体重不足和出生缺陷。其他因素包括遭受饥荒或营养不良以及某些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 2 型)。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以是突然的,历经几天或几周;或缓慢而渐进的,需历经数年。虽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分型不同,但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然而,起初症状有时很轻微。患者可能只是表现为退缩,混乱或多疑。医生可能会意识到这些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开始,但有时医生只是事后才认出它们。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精神病症状,包括妄想、幻觉、思维和言语瓦解,以及奇怪和不恰当的行为。精神病症状涉及与现实失去联系。

在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认知)功能下降,有时从最初发病即已开始。这种认知障碍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抽象思考和解决问题。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伤残率。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失业状态,且与家人或其他人联系甚少或无联系。

应激性生活事件可触发或加重患者的症状,比如失去工作或失恋。使用非法药物,包括吸食大麻可能触发或加重症状。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分为 5 大类:

  • 幻觉

  • 妄想

  • 言语和思维混乱

  • 动作紊乱

  • 阴性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任何或所有类别的症状,以及认知障碍。

阳性症状

阳性症状表现为正常功能的扭曲。它们包括:

  •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常常是对个人认知或经历的错解。尽管有明显的证据否定这些信念,但患者仍对其坚信不疑。妄想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本病患者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认为自己被人折磨、跟踪、欺骗或监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系妄想,认为书刊、报纸或歌曲的内容是针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患者还可以出现思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认为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自己的思想被传输给其他人,或由于外界的力量把某种思想和冲动强加给自己。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可以怪异,也可以不怪异。怪异的妄想显然不真实,且并非源于日常生活经历。例如,有的患者相信别人取出了他们的内部器官,但未留下疤痕。不怪异的妄想可涉及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生的事情,比如被人跟踪或配偶/伴侣不忠诚。

  • 幻觉是指听到、看到、闻到或躯体感觉到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听觉上的幻觉(幻听)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幻觉。患者常听到有人在脑中说话,内容可以是互相谈话,对其行为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患者批评或侮辱性言语。

混乱

混乱表现为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

  • 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在本病表现为言语散漫,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而没有中心目标。患者的语言可以是轻度紊乱,也可以是完全缺乏连贯性让人无法理解。

  • 行为紊乱(怪异)可以表现为幼稚愚蠢的行为,激越或不合适的外表、卫生习惯或行为。紧张症是怪异行为的一种极端形式,患者保持固定的姿势,被移动时表现出抵抗;或与之相反,表现为随机的动作。

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表现为正常情绪和社交功能削弱或丧失。它们包括:

  • 情感表达减少,即缺乏或没有情感表达。患者面部看上去一动不动。缺乏或没有眼神交流。说话时不通过手势或头部增添情感力量。对通常令其哭或笑的事情没有反应。

  • 言语贫乏,指言语量减少。回答问题过度简洁,可能只有一两个字词,给人一种内心空洞的感觉。

  • 快感缺乏,指感受快乐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对先前的活动提不起兴趣,花更多时间做无目的的事情。

  • 不合群,指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兴趣。

  • 缺乏动力是指参与目标导向活动的欲望降低

这些阴性症状往往普遍存在动机不足,目的或目标感缺乏。

认知功能受损

认知功能受损,指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部分患者不能集中注意力阅读,不能跟上电影或电视剧的剧情发展,不能按指示行事。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分心,不能专注做某件事。于是,患者可能无法胜任一些需要注意细节的、程序复杂的、需要作出决定的、需要理解社交互动的工作。

自杀

约 4% 至 10%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约 35% 的患者尝试自杀,还有更多存在显著的自杀念头。自杀是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精神分裂症导致平均寿命减少 15 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精神分裂症年轻男性中,自杀风险增加,尤其是在他们同时患有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下。对于存在抑郁症状或绝望感的患者、失业的患者或刚出现过精神病发作或出院的患者,自杀风险也会增加。

生命晚期出现精神分裂症、但发病前功能良好的患者自杀风险最大。这些人仍然能够感到悲哀和痛苦。因此,他们可能更有可能在绝望中做出行动,因为他们能认识到疾病的影响。但这些患者往往也是恢复预后最佳的人。

您知道吗……

  • 约 4% 至 10%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

暴力

与普遍观点相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危险仅有轻度增加。威胁使用暴力和轻微的攻击性暴发要远比严重危险行为常见。极少数重度抑郁、孤立、偏执的患者会袭击或谋杀被其视为是其痛苦唯一根源的人(例如,某个权威、名人或其配偶)。

更有可能参与重大暴力的患者包括以下情况:

  • 或使用非法药物

  • 妄想自己受到迫害的患者

  • 其幻觉要求他们犯下暴力行为的患者

  • 不服用处方药的患者

但是,即使将各种危险因素均考虑在内,医生也很难准确预测某一特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会出现暴力行为。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 医生根据标准精神病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 体格检查,有时进行医学检查,以评估躯体疾病

目前尚无专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该病。医师诊断该病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

存在以下所有情况时即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混乱、行为紊乱、阴性症状),其中至少一种症状为妄想、幻觉或言语混乱。

  • 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自发病起工作、学习或社交能力下降。

  • 这些疾病症状至少持续 6 个月。

在发病初期,由家人、朋友和老师提供的关于患者的信息对诊断非常重要。

实验室检查常用于排除物质使用障碍或可能导致精神病症状的内科、神经科及内分泌科的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痫、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药物副作用和维生素缺乏。有时需要检查物质使用障碍。

医生可能会做脑部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来排除脑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虽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 CT 或 MRI 会表现出一些异常,但这些异常很少有足够的特异性来帮助诊断精神分裂症。

此外,医生尝试排除一些其他与精神分裂症有共同点的其他精神疾病,如短暂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 抗精神病药

  • 康复和社区支持活动

  • 心理治疗

  • 协同专业护理

治疗的总体目标是

  • 减轻精神病症状

  • 避免复发,恢复功能缺陷

  • 为患者提供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尽早检测和尽早治疗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指导原则。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抗精神病药物,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以及心理治疗是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家庭成员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治疗(家庭心理教育)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支持,并帮助医务人员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联系。

协同的专业护理,包括韧性训练、个人和家庭治疗,解决认知功能障碍和支持性就业,是社会心理康复的重要方面。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按医嘱用药。不接受药物治疗的话,65% 至 80% 的患者会在确诊后一年内再次发病。持续用药可将这一比例降低至 30% 左右,并可显著减轻大多数患者的症状。

尽管药物的效果已被证实,仍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用药。有些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并抗拒用药。还有患者因为副作用而停药。妨碍患者用药的原因包括记忆障碍、生活混乱无序或单纯缺钱。

如果因精神分裂症住院,出院后不按规定用药的患者很有可能在一年内再次入院。遵医嘱用药可大大降低再次住院的几率。

如果能解决具体的障碍,人们就最有可能坚持用药。如果药物副作用是主要障碍,调换药物可能会有帮助。长期信任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加快速的接受疾病,并且有助于坚持治疗。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如妄想,幻觉和思维混乱等。在快速消除症状后,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但是,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显著的副作用,包括困倦、肌肉僵硬、震颤、不自主运动(例如迟发性运动障碍)、体重增加和坐立不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更为常用,相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少引起肌肉僵硬、震颤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康复课程和社区支持活动

康复和支持课程(比如在职辅导)专门教授患者一些必需的社区(而非精神病院)生活技能。这些技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工作、购物、自理、处理家务、与他人相处。

社区支持服务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些服务,使其能够尽量独立生活。这些服务包括管理式公寓或集体宿舍,有工作人员确保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医嘱用药,或为患者提供财务协助。或者,工作人员也可定期到患者家中家访。

重度复发期间可能需要住院,如果患者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可能也需要将其收治入院。但是,总体目标是帮助患者回归社区,独立生活。

由于症状严重持久,或者药物治疗无效,有小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独立生活。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的和有支持的康复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

支持和倡导团体,例如全国心理疾病联盟,通常对家庭有帮助。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如抑郁和精神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家人和医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非常重要。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了解并学会控制自己的病情,按医嘱用药及处理诱发疾病的各种应激。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人一起生活,他们及其家人可能会得到心理教育。这项培训为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了有关该病的信息以及如何管理它——例如,教他们学习应对技巧。这种培训可以帮助防止复发。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在较长时期内,不同人群的预后大致如下:

  • 大约有 15% 至 25%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会得到明显而持久的改善。

  •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获得一些改善,但存在间歇性复发和残余残疾。

  • 约 40% 的人遭受严重的永久残疾。

只有 15% 至 25%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像发病之前那样正常发挥功能。

暗示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

  • 症状突然出现

  • 高龄时始出现症状

  • 发病前有良好的社会功能

  • 认知障碍程度轻微

  • 仅存在少数阴性症状(如情感表达减少)

  • 第一次精神病发作和治疗之间的时间较短

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有:

  • 年轻时始出现症状

  • 病前社会功能不良

  • 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 存在许多阴性症状

  • 第一次精神病发作和治疗之间的时间较长

  • 患有其他精神疾病,尤其是强迫症

男性的预后比女性差,但并非所有研究结论都一致。女性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反应更好。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可能对您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1. 全国心理疾病联盟 (NAMI) - 精神分裂症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