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指鼻黏膜的炎症,导致鼻塞、流涕,并可因病因不同而伴随多种症状(如瘙痒、打喷嚏、清水样或脓性鼻涕、鼻后滴漏、嗅觉减退)。鼻炎被归类为过敏性或非过敏。尽管刺激性因素可引起非过敏性鼻炎,但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临床。治疗包括室内空气湿化、拟交感胺药物、抗组胺药。合并细菌感染者应该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非过敏性鼻炎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另见过敏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表现为鼻黏膜水肿和血管扩张、流涕及鼻塞,通常是由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所致;其他病因包括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慢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鼻炎,由鼻黏膜萎缩、硬化造成,鼻黏膜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向复层鳞状上皮转变,并且固有层减少且血管化。萎缩性鼻炎与高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GPA) 以及医源性过度鼻组织切除(通常在鼻窦手术期间)有关。尽管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慢性细菌感染常起重要作用。老年人常出现鼻黏膜的萎缩。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非过敏性鼻炎中最常见的亚型。约 80% 的过敏性鼻炎病例都是由它引起的(1)。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血导致水性鼻溢和打喷嚏。病因通常为黏膜对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和湿度)的高反应性,通常无明确过敏原。冷空气和干燥的环境是特定诱因。
参考文献
1.Baroody FM, Gevaert P, Smith PK, et al.Nonallergic Rhinopath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4;12(6):1436-1447.doi:10.1016/j.jaip.2024.03.009
非过敏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学
非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尤其是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道,从前称辣椒素受体,对病毒抗原、化学刺激物、温度变化及强烈气味等多种刺激产生反应。这些通道激活后会释放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鼻塞和鼻漏(1)。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随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常见现象。
病理生理学参考文献
1.Baroody FM, Gevaert P, Smith PK, et al.Nonallergic Rhinopath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4;12(6):1436-1447.doi:10.1016/j.jaip.2024.03.009
非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鼻炎会导致咳嗽;低热;鼻塞和鼻痒;流涕伴鼻后滴漏;以及打喷嚏。
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鼻窦炎相似,但常有流脓涕和鼻衄。打喷嚏和鼻痒较少见。
萎缩性鼻炎会导致鼻腔扩大,并出现可能反复发作且严重的鼻出血。萎缩性鼻炎与其他类型鼻炎的鉴别特征在于结痂形成、恶臭细菌定植、鼻塞和嗅觉丧失。
血管运动性鼻炎导致水样鼻漏和鼻后滴漏。肿胀(高度血管化)的鼻黏膜颜色从鲜红色到紫色不等。临床表现根据缓解和恶化期各有不同。可能出现打喷嚏和鼻痒,但比其他鼻部症状较为少见。
非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鼻炎主要依靠临床诊断,通常无需辅助检查。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在于缺乏可识别的过敏原——过敏性鼻炎的标志性特征。
血管运动性鼻炎区别于特定鼻部特定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之处在于缺乏化脓性渗出和结痂。
非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对于急性(病毒性)鼻炎,可使用止痛药、抗组胺药和/或减充血剂
萎缩性鼻炎采取局部治疗抗生素,雌激素,维生素A和D。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措施包括加湿,有时需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伪麻黄碱。
急性(病毒性)鼻炎常具有自限性,通常采用对症治疗(1)。对症治疗包括镇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抗组胺药和/或减充血剂。止痛药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或发热。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优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因为第一代药物具有更强的抗胆碱能活性,可能导致黏膜过度干燥并加剧刺激。第一代抗组胺药也可能增加老年人镇静和跌倒风险,长期使用与痴呆症关联性日益明确。局部减充血剂可能提供一些缓解,但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避免反弹性鼻粘膜充血。(参见普通感冒)。鼻内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或兼具肥大细胞稳定/抗组胺双重作用的药物(如氮卓斯汀、奥洛他定)是替代选择(见表鼻内肥大细胞稳定剂)。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可能需要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
萎缩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在于鼻腔冲洗清除痂皮和局部使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消除鼻腔臭味,局部或全身使用雌激素和维生素A和D。减少吸入气流可以使萎缩的鼻黏膜更加干燥,因此可通过手术来阻塞或减少部分宽大的鼻腔,从而减少痂皮产生。可以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例如阻塞或减少鼻腔的通畅性,以减少结痂(通过减少空气流过萎缩粘膜的干燥作用)、增加润滑,并可能改善血管化(2)。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多采取反复尝试的方法,且疗效并非总是令人满意。患者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来获益,其方法如湿化中央空调系统或在卧室中放置雾化装置。局部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有助于减少过度分泌物,缓解流涕和鼻后滴漏。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莫米松,每日两次,每次2喷)和鼻用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和阿泽司林,每日两次,每次1喷)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通常应避免使用局部减充血剂(如鼻内羟甲唑啉)治疗鼻炎,因为它们会导致鼻黏膜的血管系统对其他血管收缩刺激(如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失去敏感性。连续使用3天后,可能会导致反弹性充血; 长期使用和依赖被称为药物性鼻炎 (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如孟鲁司特)因缺乏疗效证据及潜在精神副作用,不推荐用于非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治疗参考文献
1.Dykewicz MS, Wallace DV, Amrol DJ, et al.Rhinitis 2020: A practice parameter update.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20;146(4):721-767.doi:10.1016/j.jaci.2020.07.007
2.Mishra A, Kawatra R, Gola M.Interventions for atrophic rhin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2012(2):CD008280.Published 2012 Feb 15.doi:10.1002/14651858.CD008280.pu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