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是指脓液在有限的组织间隙内积聚,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压痛、发热和肿胀(如果脓肿接近皮肤层)或全身症状(如果脓肿位于深部)。诊断深部脓肿可能必须作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是手术引流或经皮穿刺抽吸,通常使用抗生素。
脓肿的病因
很多微生物可引起脓肿,但最常见是
微生物进入组织可能通过
- 直接种植进入组织(如污染物体引起的穿刺性创伤) 
- 手术部位 
- 由已确定的、相邻的感染扩散引起 
- 经淋巴或血行途径从远处部位传播 
- 由于天然屏障的破坏从菌群定居的部位向毗邻的、通常无菌的部位迁移(例如,腹内脏器穿孔引起腹腔内脓肿) 
脓肿可能从一处蜂窝织炎或白细胞聚集的受损组织开始。脓液的进行性剥离或周围细胞的坏死会使脓肿扩大。继而血管高度丰富的结缔组织可能包绕坏死组织、白细胞和碎片,从而使脓肿局限,阻止其向更远处蔓延。
脓肿形成的易感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 受损的宿主防御机制(例如,受损的白细胞防御) 
- 存在异物 
- 正常排出系统的障碍(例如泌尿,胆道或呼吸道) 
- 组织缺血或坏死 
- 血肿或组织积液过多 
- 创伤,包括手术 
脓肿的症状和体征
脓肿的诊断
- 临床评估 
- 有时做超声波检查、CT,或MRI 
皮肤和皮下脓肿诊断依靠体格检查。
深部脓肿的诊断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超声是无创伤,并且可以检测许多软组织脓肿; CT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但MRI较之更为敏感。
脓肿的治疗
- 手术引流或经皮穿刺抽吸 
- 有时使用抗生素 
浅表脓肿可能通过热疗和口服抗生素消退。然而,治愈通常需要引流。
微小皮肤脓肿可能仅仅需要切开引流。所有的脓液、坏死组织和碎屑都应当被清除。 对于较大的脓肿(如> 5cm),为了阻止脓肿重新形成,有必要通过填塞纱布或放置引流物来消灭开放间隙和死腔。需要纠正导致脓肿形成的诱因,如自然引流途径梗阻或存在异物。
深部脓肿有时可以通过经皮针刺抽吸得到充分引流(通常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这种方法通常可以避免开放外科引流的需要。
脓肿可能出现自发破裂和引流,有时导致慢性引流的窦道形成。如果没有引流,脓肿有时可在脓液经溶蛋白作用降解、形成稀薄无菌性液体并被吸收入血后,缓慢吸收。不完全重吸收可能遗留囊腔,包裹囊腔的纤维壁可能钙化。
全身抗菌药物不是常规用药,但作为辅助治疗,如下所示 (1):
- 如果脓肿位置很深(例如腹腔内) 
- 如果多处脓肿 
- 如果有明显的周围蜂窝组织炎 
- 或许尺寸大于2cm。 
如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证据,除切开引流外,还应给予针对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1)。
没有引流的情况下,抗菌药物通常是无效的。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疑似感染病原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革兰氏染色,培养和药敏结果指导进一步的抗菌治疗。
治疗参考文献
- 1.Stevens DL, Bisno AL, Chambers HF, 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2014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2014;59(2):147-159.doi:10.1093/cid/ciu296 
关键点
- 皮肤及皮下脓肿临床可诊断;深脓肿往往需要影像学检查。 
- 通常情况下,通过切开或有时通过针刺抽吸引流脓肿。 
- 脓肿大而深或周围有明显蜂窝织炎时,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