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尾丝虫病(河盲病)

作者:Chelsea Marie, Ph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illiam A. Petri, Jr, MD, Ph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
Reviewed ByChristina A. Muzny, MD, MSP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1月 2025
v42595901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盘尾丝虫病是一种由盘尾丝虫引起的丝状线虫(蠕虫)感染。黑蝇负责传播。症状包括皮下结节、瘙痒、淋巴节肿大、皮肤萎缩和瘢痕,以及可能导致失明的眼部病变。诊断是通过在皮肤样本、角膜或眼前房中发现微丝蚴;在皮下结节中识别成虫;或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寄生虫DNA。治疗主要应用伊维菌素。

全世界估计有 2100 万人感染了盘尾丝虫病;大约 1460 万人患有皮肤病,115 万人患有视力障碍或丧失 (1)。盘尾丝虫病是全球造成感染性失明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沙眼)。

盘尾丝虫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也门以及委内瑞拉与巴西亚马逊河接壤的边境都有小的疫源地。盘尾丝虫病导致的失明在美洲相当罕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布没有盘尾丝虫病。

在湍急的溪流或河流附近生活或工作的人最有可能被感染。 除了居民,长期旅行者(例如传教士、援助人员、实地研究人员)也面临风险。

(参见寄生虫感染途径丝状线虫感染概述。)

参考文献

  1. 1.GBD 2017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54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19 Jun 22;393(10190):e44. doi: 10.1016/S0140-6736(19)31047-5]. Lancet.2018;392(10159):1789-1858.doi:10.1016/S0140-6736(18)32279-7

盘尾丝虫病的病理生理

盘尾丝虫病由雌性黑蝇(属)传播,这种黑蝇繁殖于湍急的河流(故称“河盲症”)。在疾病发展之前,需要多次被黑蝇叮咬。

黑蝇叮咬时将感染性幼虫接种入皮肤,12~18个月发育为成虫。雌性成虫可在深部皮下结节内存活长达15年。雌虫体长33~50cm,雄虫体长19~42mm。雌性成虫产出活的微丝蚴,后者主要在皮肤中移行并侵犯眼睛。

盘尾丝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盘尾丝虫通常感染

  • 皮肤(结节、皮炎)

  • 眼睛

结节

含有成虫的皮下(或更深部位)的结节(盘尾丝虫瘤)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或被扪及,但并不伴随其他方面的症状。它们由不同比例的炎性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老结节可干酪化或钙化。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股沟,大腿的或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可以出现生殖器局部肿胀和腹股沟疝。

皮肤病变

盘尾丝虫性皮炎是由寄生虫的微丝蚴阶段引起的。皮肤奇痒可能是轻度感染者的唯一症状。

皮肤病变通常有难以归类的斑丘疹和继发性表皮脱落、剥落性溃疡和苔藓化以及轻到中度的淋巴结肿大。其他皮肤异常包括过早起皱纹,萎缩,色素缺失斑块和弹性丧失。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在小腹和大腿内侧上部(悬垂性“腹股沟”)出现萎缩性皮肤皱褶。

多数患者的盘尾丝虫性皮炎是全身性的,但在也门和苏丹,伴有角化过度、脱屑和色素变化的界限清楚的局限性湿疹样皮炎也很常见。

眼病

可从轻度视力受损直到完全失明。前眼病变包括

  • 点状(雪花状)角膜炎,死亡微丝蚴周围的急性炎性浸润(可不引起永久性损伤而消退)

  • 硬化性角膜炎(一种可引起晶体脱位和失明的纤维血管瘢痕组织内生长物)

  • 前眼色素层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可引起瞳孔变形)

也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视神经萎缩。

盘尾丝虫病的诊断

  • 显微镜下皮肤剪或活组织检查

  • 通过裂隙灯检查眼睛的角膜和前房

在皮片或活检组织中找到微丝蚴是传统的诊断方法;需要多份样本(见表收集和处理寄生虫感染的显微诊断标本)。用特异性DNA探针检测皮肤样本中寄生虫DNA的PCR方法比一般的方法更敏感,但仅仅应用于研究。

也可通过裂隙灯检查在眼角膜和前房发现微丝蚴。

但是,抗体检测价值有限;旋盘尾丝虫与其他丝虫和不同蠕虫之间存在大量的抗原交叉反应,阳性血清学试验不能区分过去和当前的感染。

可扪及的结节(或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发现的深部结节)可通过手术切除并检查其中的成虫,但通常没有必要。

盘尾丝虫病的治疗

  • 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可在数月内减少皮肤和眼中的微丝蚴,并降低微丝蚴的产出。它不能杀死成年雌性蠕虫,但剂量的累积会降低它们的生育能力。一般给予单剂量的伊维菌素,150mcg/kg,间隔6~12个月重复一次。最佳的疗程目前不确定。虽然治疗理论上可以持续至雌虫的存活期(10至14年),实际上治疗持续几年后,如果瘙痒缓解而且皮肤活检或眼部检查均没有发现微丝蚴,疗程就会停止。

伊维菌素的副作用在性质上与乙胺嗪(DEC)的副作用相似,但发生频率更低,症状也更轻。DEC因可引起对释放的丝虫抗原的严重超敏反应(Mazzotti反应)而不推荐用于治疗盘尾丝虫病,Mazzotti反应可进一步损害皮肤和眼睛甚至导致心血管衰竭。轻度Mazzotti反应是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反应可以通过迅速减量的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来控制(1)。

伊维菌素治疗前,如果患者去过流行这两种寄生虫病的非洲中部地区,则应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罗阿丝虫(这是另一种丝虫寄生虫),因为伊维菌素可能会在合并严重罗阿丝虫感染的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

经验与提示

  • 在用伊维菌素治疗盘尾丝虫病之前,若患者在非洲中部暴露于上述寄生虫,需要排除Loa loa(罗阿丝虫)合并感染。

一项随机试验发现,与单剂量伊维菌素相比,单次口服8毫克莫昔克丁在减少微丝蚴方面效果更佳(2)。

强力霉素可杀灭共生的细菌沃尔巴克体Wolbachia, 这种细菌是 旋盘尾丝虫O. volvulus 生存和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这种抗生素可杀死 > 60% 的成年雌性蠕虫,并对存活的蠕虫进行绝育或降低其生育能力,但它不能杀死微丝蚴。在初次单剂量服用伊维菌素(150μg/kg)1周后,可以开始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天一次或两次,持续6周。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多西环素,无论是否与伊维菌素联合使用,都与微丝蚴清除率的提高有关(3),但在一项系统综述中,未发现临床和视力相关结果的明显改善(4)。

多西环素是治疗Loa loa(罗阿丝虫)地方性流行地区盘尾丝虫病患者的潜在替代方案,但尚未在重度 罗阿丝虫感染(血液中微丝蚴>8000条/毫升)(3)的患者中进行评估。

外科手术摘除所有可及的盘尾丝虫结节可减少皮肤微丝蚴数量,但这一疗法已经被伊维菌素治疗所代替。

治疗参考文献

  1. 1.Stingl P, Pierce PF, Connor DH, et al.Does dexamethasone suppress the Mazzotti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onchocerciasis?. Acta Trop.1988;45(1):77-85.

  2. 2.Opoku NO, Bakajika DK, Kanza EM, et al.Single dose moxidectin versus ivermectin for Onchocerca volvulus infection in Ghana, Liberia, and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18 Oct 6;392(10154):1196. doi:10.1016/S0140-6736(18)32403-6]. Lancet.2018;392(10154):1207-1216.doi:10.1016/S0140-6736(17)32844-1

  3. 3.Turner JD, Tendongfor N, Esum M, et al.Macrofilaricidal activity after doxycycline only treatment of Onchocerca volvulus in an area of Loa loa co-endemic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Negl Trop Dis.2010;4(4):e660.Published 2010 Apr 13.doi:10.1371/journal.pntd.0000660

  4. 4.Abegunde AT, Ahuja RM, Okafor NJ.Doxycycline plus ivermectin versus ivermectin alon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chocercia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6;2016(1):CD011146.Published 2016 Jan 15.doi:10.1002/14651858.CD011146.pub2

预防盘尾丝虫病

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旋盘尾丝虫感染。然而,每年或每半年向流行地区的人群施用伊维菌素可以有效地控制亚临床和未诊断疾病,从而减少传播。

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赞助的盘尾丝虫病控制计划于2002年结束时,在西非参与国(塞拉利昂除外)通过向滋生地进行空中杀虫剂喷洒以及对患者进行伊维菌素治疗,盘尾丝虫病几乎已被根除。伊维菌素的大规模治疗已导致盘尾丝虫病从一些流行地区消除,并在疾病持续存在的地区继续进行(1)。

通过避免去黑蝇感染区、穿戴防护服和使用昆虫驱避剂等措施,可以将Simulium(蚋虫)叮咬概率减到最低程度。

预防参考文献

  1.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Onchocerciasis.Accessed October 22, 2024.

关键点

  • 盘尾丝虫病是一种丝虫感染,可引起皮肤损害、皮疹,更重要的是它可引起眼部疾病,导致视觉受损甚至失明。

  • 通过裂隙灯检查及皮肤活检组织显微镜检查可诊断;可能的情况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可能会有帮助。

  • 伊维菌素可以杀死微丝蚴并降低雌虫生育能力;但不能杀灭成虫。

  • 伊维菌素治疗前,如果患者曾在同时存在两种寄生虫传播的非洲中部地区暴露,应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Loa loa(罗阿丝虫)。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