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是大肠内数量最多的需氧共生菌。某些菌株会引起腹泻,当它们侵入无菌部位时,所有菌株都可引起感染,从而导致活动性感染。诊断依赖标准的培养技术或分子检测。毒素检测可以帮助明确腹泻原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适用于肠出血性E. coli(大肠埃希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疾病
尿路感染(最常见)
肠道感染(某些菌株)
侵袭性感染(罕见,除外新生儿)
其他部位的感染
最常见的为E. coli(大肠埃希菌)引起尿路感染,通常为上行性感染(从会阴上行经尿道感染)。E. coli(大肠埃希菌)也可引起前列腺炎和盆腔炎(PID)。
E. coli 大肠埃希菌 在正常情况下栖居于胃肠道;然而,某些菌株获得致病基因使其引起肠道感染。当被摄入体内,以下菌株可引起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包括O157:H7血清型和其他)产生多种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包括志贺毒素(也称Vero毒素),引起血性腹泻;2%~7%的病例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此类菌株最常见于食用未煮熟的碎牛肉,但在卫生条件不足时,也可通过粪口途径从感染者处获得。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可引起水样泻,尤其在婴儿及旅游者常见(旅游者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炎症性腹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水样泻,尤其是在婴儿。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一些菌株正在成为热带地区儿童和艾滋病患者持续性腹泻的潜在性重要原因。
如果正常的肠道解剖屏障被破坏(例如,缺血、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炎或创伤),其他菌株能够引起肠外感染,在这种情况下,病原体可能扩散到邻近结构或侵入血流。肝胆、腹膜、皮肤和肺部感染也可发生。E. coli(大肠埃希菌)菌血症也可发生,且无明显的入侵门户。
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婴儿中,E. coli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脑膜炎(通常由具有K1荚膜的菌株引起,K1荚膜是神经侵袭性的标志)很常见。
大肠杆菌感染的诊断
培养或分子检测
血液或其他临床材料样本送检培养;粪便样本送检培养或分子检测。
若临床上怀疑是肠出血性菌株,应通知检验室,因为需要特殊的培养基。
治疗大肠杆菌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及药敏试验选择不同抗生素
E. coli(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必须根据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例如轻度膀胱炎,尿脓毒症)先行经验治疗,然后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作相应的调整。许多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具有耐药性,因此应使用其他抗生素;包括哌拉西林、一些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氨曲南、卡巴培南类、磷霉素、呋喃妥因、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TMP/SMX) 和氟喹诺酮类。
需要手术治疗以控制感染源(如脓液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或去除异物)。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胃肠道感染不使用抗生素治疗。
耐药性
除了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外,E. coli(大肠埃希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此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多药菌株已成为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的重要病原。ESBLs能水解大多数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不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厄他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较新的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抗生素、头孢地罗和依拉环素可用于大多数产ESBL酶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还获得了编码 AmpC β-内酰胺酶、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金属碳青霉烯酶的抗性基因。四环素类衍生物(如替加环素、厄他培南环素)与头孢地尔(一种注射用铁载体类头孢菌素),对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菌株,以及产 AmpCβ- 内酰胺酶、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的菌株,均具有抗菌活性。磷霉素具有抗多重耐药菌的活性,可作为治疗下泌尿道感染的口服替代药物 (1) 。
治疗参考文献
1.Tamma PD, Aitken SL, Bonomo RA, Mathers AJ, van Duin D, Clancy CJ.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23 Guidance on the Treat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Gram-Negative Infections. Clin Infect Dis.Published online July 18, 2023.doi:10.1093/cid/ciad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