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

作者:David B. Powers, MD, DMD,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Reviewed ByDavid F. Murchison, DDS, MM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5月 2025
v45406372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下牙槽神经阻滞(最常见的牙科神经阻滞)麻醉同侧下颌骨(包括牙齿和骨骼),以及下切牙,犬齿、第一前磨牙及外侧(颊)黏膜、同侧下唇和下巴。

舌神经位于附近,通常被偶然阻断,麻醉了同侧的口腔底部,内侧(舌)齿龈和舌前三分之二。

如果需要麻醉下颌臼齿和第二前磨牙的外侧(颊侧)牙龈和粘膜,颊神经阻滞(长颊神经)常作为下牙槽神经阻滞程序的一部分。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下颌疼痛的情况或治疗,例如

  • 骨折(下颌骨,牙槽嵴,牙齿)

  • 龋齿

  • 干槽症

  • 牙脓肿 (仅当脓肿离神经阻滞部位较远时才进行)

  • 裂伤(黏膜,下唇,颏部皮肤)*

*当精确地接近伤口边缘(例如,皮肤或嘴唇修复)很重要时,神经阻滞可能比局部浸润麻醉更可取,因为神经阻滞不会像局部浸润那样使组织变形。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 麻醉剂或运载工具过敏(通常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剂)

  • 缺少引导针插入所需的解剖标志(例如,由于外伤)

相对禁忌证

  • 针头插入路径感染:使用程序性镇静或其他麻醉

  • 凝血障碍*:在可行的情况下,手术前纠正。

  • 妊娠期:虽然许多指南指出患者在整个妊娠期间都可以安全接受治疗,但真正选择性的治疗最好推迟到孕早期之后进行,以避免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潜在伤害(1)。

*治疗性抗凝(例如,对于肺栓塞)会增加神经阻滞出血的风险,但如果逆转抗凝,必须权衡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如, 卒中)。与管理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医生讨论任何预期的逆转,然后与患者讨论。

禁忌症参考

  1. 1.Bao J, Huang X, Wang L, He Y, Rasubala L, Ren YF.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ral 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summary recommendations for general dental practitioners. Quintessence Int.2022;53(4):362-373.doi:10.3290/j.qi.b2644863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 对麻醉剂的过敏反应

  • 麻醉药过量引起的毒性(如癫痫发作,心律失常)

  • 麻醉剂/肾上腺素的血管内注射

  • 血肿

  • 神经病变

  • 针头穿过受感染区域会传播感染

  • 后针过多置入引起面神经(颅神经VII)分支的麻醉

  • 麻醉失败

  • 针在软组织内断裂或丢失

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穿刺位置不准确引起。

下牙槽神经阻滞所需器械

  • 牙科椅,带头部支撑的直椅或担架

  • 口腔内照明光源

  • 非无菌手套

  • 面罩和安全眼镜,或面罩

  • 纱布垫

  • 棉签涂抹器

  • 牙镜或舌片

  • 抽吸

局部麻醉设备

  • 局部麻醉药膏*(例如5%利多卡因,20%苯佐卡因)

  • 可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如2%利多卡因与1:100,000肾上腺素†,或长效麻醉剂,0.5%布比卡因与1:200,000肾上腺素†

  • 牙科抽吸注射器(带有窄针筒和定制的注射麻醉药筒)或其他带锁定针座的窄筒注射器(如3 mL)

  • 25或27号针头:3厘米长,用于神经阻滞

*注意:所有局部麻醉制剂均会从粘膜表面吸收,超过剂量限制可能会产生毒性。软膏比浓度较低的局部液体和凝胶更易于控制。过量的苯佐卡因很少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成人局部麻醉药最大剂量: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5 mg/kg,总最大剂量为300 mg;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7 mg/kg,总最大剂量为500 mg;不含肾上腺素的布比卡因,2 mg/kg,总最大剂量为175 mg。注意:1%的溶液(任何物质)表示10 mg/mL(1gm/100 mL)。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延长麻醉效果; 这在血管丰富的组织(如口腔粘膜)中很有用。心脏病患者应仅接受限量肾上腺素(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溶液最多3.5 mL); 或者,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局部麻醉药。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其他注意事项

  • 进行神经阻滞之前,记录下任何已存在的神经缺陷。

  • 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镇静。

  • 如果麻醉剂未充分靠近神经,神经阻滞可能无效。

  • 每次尝试都要使用新的针头(先前的针头可能已被组织或血液阻塞,从而掩盖了意外的血管内给药)。

  • 如果您不确定针头在哪里或患者不合作,请停止神经阻滞手术并使用其他麻醉方法。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相关解剖

  • 下牙槽神经是下颌神经的分支,是三叉神经的第三分支。

  • 下牙槽神经在下颌支内侧向下方和向前移动。神经与下牙槽动脉和静脉相伴,进入下颌支中点附近的下颌孔。从这一点出发,神经在下颌骨内部走行并支配整个下颌体。 终末支,颏神经通过前磨牙区域的颏孔重新出现,支配下唇和下颏,以及覆盖下切牙,犬齿和第一前磨牙上的外侧粘膜/牙龈。分支之后,下牙槽神经继续作为切牙神经向前方延伸,支配剩余的牙齿和位于颏孔前的骨骼,直至中线。

  • 舌骨是下颌孔前缘的骨质突起。

  • 喙切迹(臼后窝)是分支前缘的凹陷,位于臼齿后方。

  • 翼突下颌三角是一个脂肪空间,外侧由喙切迹界定,内侧由翼突下颌缝界定。

  • 翼突下颌缝是一条细的垂直带(在颊肌和咽上缩肌汇合处可见的腱线)与翼突下颌三角相连。

  • 将针头由后外侧插入翼突下颌三角,平行于下颌牙咬合平面上方约1 cm。针穿过肌肉和结缔组织时会遇到阻力。

  • 理想的麻醉位置是在舌骨后上方(即下颌孔上方)。

  • 舌神经(也是下颌神经的一个分支)在注射区附近走行延伸,通常在下牙槽神经阻滞时附带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体位

  • 将患者稍微倾斜(半卧位),枕位支撑,张大嘴巴,以便可以接近注射部位(分支的内侧)。

  • 惯用右手的操作员应站在患者的右侧,惯用左手的操作员应在患者的左侧。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分步描述

制剂

  • 戴上无菌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或面罩。

  • 用纱布彻底擦干翼突下颌三角。根据需要使用吸力以保持该区域干燥。

  • 用棉签涂抹少量局部麻醉剂,等待2至3分钟以使麻醉起效。

注射局部麻醉剂

  • 指导患者舒适地张大嘴巴。

  • 将拇指或食指尖端放到冠状切迹中,以利于观察针将进入的垂直高度,并缩回脸颊以暴露翼突下颌三角。

  • 将注射器的针管放在对侧下第一和第二前磨牙上方并保持住。

  • 保持针平行于下颌咬合平面并在其上约1 cm处,位于冠状切迹的垂直平面。

  • 为了确定正确的进针角度和进针点,将针尖的一侧与翼突下颌缝的外侧缘相对,以使针尖对准翼突下颌三角,斜面朝向分支。请保持此插入角度进针。

  • 将针尖略微向粘膜内推进。回抽以排除误入血管内,并注入几滴麻醉剂以减轻针头插入本身的疼痛。在略小于1 cm的增量提升后重复这些小剂量注射。

    若患者出现突发锐性感觉异常,应告知患者这提示穿刺针位置正确。稍微抽出然后重新引导针头可能会减轻这种感觉,但保持朝向内侧支和下颌孔的方向。

  • 进针直到其被分支止住(通常在插入约2至2.5厘米后),然后将针从骨骼中移出1毫米。

    若针尖未与下颌骨接触,则可能因位置过于靠后(例如进入腮腺)所致。拔出针头并重新定向(向更前方/向外侧)。

  • 一旦与分支接触,则将针从骨骼中撤出1毫米。

  • 抽吸,以排除穿刺入血管内。

  • 如果抽吸显示血管内放置, 将针头收回2至3毫米,然后在注射前再次回抽。

  • 缓慢注入约2至4毫升麻醉剂,但在注射器中保留约0.5毫升以阻滞颊神经。

阻滞颊神经

  • 拔出注射器,并在最后臼齿的咬合面水平,将其重新插入到分支前缘和支前缘外侧。向后进针约3至5毫米。回抽,以排除血管内放置,并注入约0.25 mL麻醉药。

  • 按摩注射部位以加快麻醉起效。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术后护理

  • 在等待麻醉起效(5至10分钟)的同时,让患者休息,放松嘴巴。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断针的风险,在插入针之前不要弯曲针头,不要将针插入全部深度(即,插入针座),并指示患者保持静止,张大嘴巴,不要抓住你的手。

  • 4%阿替卡因与1:100000肾上腺素可用于骨膜上浸润,但不建议用于神经阻滞手术,因为有报告称因延长舌神经感觉异常的风险(1)。

警告和常见错误参考

  1. 1.Hopman AJG, Baart JA, Brand HS.Articaine and neurotoxicity - a review. Br Dent J.2017;223(7):501-506.doi:10.1038/sj.bdj.2017.782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技巧和窍门

  • 分散注意力的技巧(例如,与患者交谈或让患者握住他人的手)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感。

  • 缓慢注射局部麻醉药(30至60秒)以减轻注射的痛苦。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