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是由汉巴尔通体革兰阴性细菌 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一种感染。症状表现为局部丘疹和局部淋巴腺炎。诊断通常为临床诊断,确诊有赖组织活检或血清学检查。治疗采用局部热疗,镇痛药,有时需要使用抗生素。
(参见巴尔通体感染概述。)
家猫,尤其幼猫,是汉塞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B. henselae。在美国,家猫 B. henselae的抗体阳性率在14%~50%。
几乎所有猫抓病患者都报告与猫接触,其中大多数是健康的。细菌在猫体内具体的寄植部位不清;然而,无症状菌血症期循环发生。通过咬伤或抓伤感染人。猫蚤在猫之间传播感染,也可能在没有接触猫的人体引起感染,尽管这种理论未被证实。儿童最易感染。
猫抓病的症状和体征
在咬伤或抓伤后的3至10天内,大多数猫抓病患者在抓伤部位出现红斑、结痂、无痛丘疹(很少是脓疱)。2周内产生局部淋巴腺病。淋巴结起初固定而有触痛,以后可有波动,瘘管形成可引流。淋巴结病的同时可伴有发热、乏力、头痛和厌食。
CAVALLINI JAMES / BSIP/SCIENCE PHOTO LIBRARY
11%至12%的患者出现少见的临床表现:
6%的患者出现帕里诺眼淋巴结综合征(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2%的患者有神经系统表现(脑病,癫痫发作,视神经视网膜炎 [导致急性单侧视力丧失], 脊髓炎,截瘫,脑动脉炎
< 1%的患者出现肝脾肉芽肿性疾病
患者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汉赛巴尔通体是培养阴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出现在具有心脏瓣膜疾病史的患者。在免疫抑制患者中, B. henselae 可引起细菌性血管瘤病和紫癜。艾滋病患者可引起严重的播散性疾病。
淋巴腺病在2~5个月内自发消退。该病通常可完全康复,但严重的神经或肝脾疾病可致命或留下后遗症。
猫抓病的诊断
急性和恢复期血清学检测或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
有时可行淋巴结活检
猫抓病诊断通常有赖血清抗体阳性(推荐检测急性期和间隔6周的恢复期血清)或淋巴结穿刺标本PCR检测。
因为类似的淋巴结病可能由其他感染(如兔热病,分枝杆菌感染,布氏杆菌病,真菌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引起,如果没有明确猫抓病诊断需进行上述病原体检测。
如果怀疑癌症或需要证实猫抓病诊断可行淋巴结活检。 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例如化脓性肉芽肿),或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体可提示诊断。
对于免疫缺陷者和具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同时做血培养 (需延长培养时间)。淋巴结穿刺液培养阳性者罕见。 然而, Bartonella属可以从淋巴结活检标本的培养物中分离出来。 通常需要特殊的培养基。
猫抓热的治疗
局部热疗及止痛
对于免疫缺陷者有时需用抗生素
猫抓病通常呈自限性,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治疗可予以局部热敷和止痛对症处理。如触诊淋巴结有波动,用针抽吸可缓解疼痛。
对于免疫力正常患者,抗生素治疗效果尚不明确,局部感染通常不给予抗生素。然而,通常使用阿奇霉素, 或强力霉素减少淋巴结病,或许可降低全身扩散的风险。AIDS患者菌血症可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福平、庆大霉素或多西环素。 为清除病菌,通常需要延长治疗(数周到数月)。体外抗生素敏感性往往与临床结果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