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流行疾病,主要发生于< 24个月的小孩,发病高峰年龄在2月龄至6月龄之间。全球每年报告1.5亿新发细支气管炎病例。其中 2% 至 3% 的婴儿需要住院治疗(1)。
大多数细支气管炎病例发生在冬季。在北半球,发病高峰期是12月至2月。在南半球,发病高峰期为五月至七月(2)。
参考文献
1.Tian J, Wang XY, Zhang LL, et 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disease burden of bronchioliti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World J Pediatr 19(9):851-863, 2023.doi: 10.1007/s12519-023-00688-9
2.Remien KA, Amarin JZ, Horvat CM, et al: Admissions for Bronchiolitis at Children's Hospital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AMA Netw Open 6(10):e2339884, 2023.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9884
细支气管炎的病因
细支气管炎的大多数病例是由如下病原体引起的:
其次较少见的病因包括流感病毒A型和B型、副流感病毒1型和2型、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
导致更严重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和产前接触烟草烟雾和二手烟(1)。
病因参考文献
1.Mansbach JM, Piedra PA, Stevenson MD,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Pediatrics 130(3):e492-e500, 2012.doi: 10.1542/peds.2012-0444
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学
病毒从上呼吸道扩散至中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引起上皮细胞坏死并引发炎症反应。水肿和渗出导致毛细支气管部分梗阻,这种梗阻在呼气期最为突出,因而使空气阻滞在肺泡内。若发生完全梗阻和肺泡内的空气被吸收,则出现广泛性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可加重病情。
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通常情况下,受感染的婴儿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婴儿的呼吸窘迫逐渐加重,表现为呼吸急促、胸壁回缩及喘息或剧烈咳嗽。
年幼婴儿(< 2个月)和早产儿在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随后呼吸暂停消失并出现更典型的细支气管炎症状和体征。呼吸窘迫征象包括口周发绀、吸凹加深、不用听诊器即可闻及哮鸣音。常有发热,但也并非都有发热。尽管呼吸急促和胸壁回缩,婴儿起初表现为无毒性反应且无呼吸窘迫,但随着感染进展可能逐渐变得嗜睡。更严重受累的婴儿出现低氧血症。
由于呕吐和口服摄入量减少可能导致脱水。由于疲劳,呼吸可能变得更浅和无效,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延长,常有爆裂音。超过一半的 3 至 18 个月大的儿童伴有 急性中耳炎 (1)。
症状和体征
1.Gomaa MA, Galal O, Mahmoud MS: Risk of acute otitis media in relation to acute bronchiolitis in children.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76(1):49-51, 2012.doi: 10.1016/j.ijporl.2011.09.029
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临床评估
脉搏血氧饱和度
对于更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胸部X线摄片
对重症儿童的鼻腔冲洗液、鼻吸出物或鼻拭子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检测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可疑诊断支气管炎。症状类似细支气管炎者需与哮喘急性加重鉴别,后者多由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且多见于18个月以上儿童,尤其有喘息发作史及家族哮喘史者。胃反流吸入胃内容物也可能产生毛细支气管炎样的临床表现;婴儿多次发作可能是这一诊断的线索。异物吸入偶尔也可引起气喘,如果发病突然且无上呼吸道感染征象,尤其是肺部检查不对称时,应考虑异物吸入的可能。 2~3月时心衰出现的左至右分流的表现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相混淆。
考虑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应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情况。轻症且血氧正常者无需进一步检查,但低氧血症及严重呼吸窘迫者,胸部X线有助诊断,常见肺过度充气、膈肌下降及肺门纹理明显。肺不张和/或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能引起肺部浸润,这种浸润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相当常见。
在鼻腔冲洗液、鼻腔抽吸物或鼻拭子上进行RSV快速抗原检测可进行诊断,但通常不是必要的;它可能留给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因为它可以指导隔离和床位分配。其他实验室检测不具有特异性,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支持性治疗
根据需要吸氧。
根据需要静脉补液。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通常是支持性的,大多数患儿可在家中通过补液和舒适护理进行治疗。
住院指征 包括
呼吸窘迫加重
外观不良(例如,发绀、嗜睡、疲劳)
既往有呼吸暂停
低氧血症
口服摄入不足
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免疫缺陷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儿童,由于发生严重或复杂疾病的风险较高,也应考虑住院治疗。
住院患儿通常通过鼻导管、氧帐或面罩给予30%~40%的氧气,即可维持氧饱和度>90%。气管内插管适用于严重复发性呼吸暂停,对氧疗无反应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或儿童不能清除支气管分泌物。高流量的鼻插管疗法,持续气道正压 (CPAP)治疗或两者经常用于避免有呼吸衰竭风险的患者进行插管。
多次少量喂水以维持水平衡。住院病儿应静脉补液并监测尿量、尿比重和血清电解质水平。
有一些证据表明,对于患有潜在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疾病(例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哮喘)的儿童,在疾病过程中很早就给予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以前的健康婴儿没有益处。
除非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罕见的后遗症),否则不应使用抗生素。
支气管扩张剂并非都是有效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反应可能是短期改善。这对于以前有过喘息的婴儿来说尤其如此。住院时间可能不会缩短。
利巴韦林是一种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和麻疹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在临床上没有效果,除了患有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抑制儿童外,不再推荐使用;它对医院工作人员也有潜在的毒性。已尝试使用RSV免疫球蛋白但无效。
美国有两种用于婴幼儿 RSV 预防的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 是首选药物,但由于供应限制,某些婴儿可能无法获得;如果没有该药物,符合条件的高风险婴儿和儿童应接受帕利珠单抗治疗(另见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预防适应症)。
细支气管炎的预后
预后良好。虽然喘鸣和咳嗽可能持续2~4周,但多数患儿在3~5天内康复且无后遗症。如果给予适当医疗护理,病死率< 0.1%。
怀疑早期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但这种关联存在争议,因为后来发展为哮喘的儿童可能受到RSV的影响更严重,因此更有可能就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似乎下降。
关键点
毛细支气管炎是影响< 24月龄婴幼儿的下呼吸道急性病毒感染,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或3型副流感病毒引起。
中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水肿和渗出引起部分性梗阻和气体滞留,对于更严重的病例,肺不张和/肺炎引起低氧血症。
典型的表现包括发热,呼吸急促,三凹征,气喘和咳嗽。
临床评估通常就足以诊断,但是病情更为严重的患儿应该接受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胸片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快速抗原检测。
住院指征包括:呼吸窘迫加重、病容(如发绀、嗜睡、疲劳)、呼吸暂停病史、低氧血症以及经口摄入不足。
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有时可缓解症状,但可能并不缩短住院时间,既往健康的婴儿支气管炎不建议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建议所有适龄的19个月以下儿童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被动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