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成长,儿童获得了很多技能。一些能力,如控制大小便,主要依赖于儿童神经和大脑的成熟水平。其他方面,如在家里和学校举止得体,则是儿童身体、智力(认知)和情感发育、健康、性情以及与父母、看护人和老师的关系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另见儿童发展)。当孩子们寻找可帮助自己应对压力的方法时,就会出现其他行为,例如吮吸拇指。还有其他行为会根据父母的养育方式而产生。
行为问题可能变得非常麻烦,以致威胁到儿童和他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或干扰情绪、社交和智力发育。一些行为问题包括:
其中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发育过程中的正常习惯造成的。
在正常发育中,一些行为问题,如尿床可能较轻并能够快速、自发消退。其他行为问题(如在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的儿童中发生的问题)可能需要持续治疗。
儿童中压力相关的行为
每个儿童处理压力的方式不同。某些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包括吸吮拇指、咬指甲,甚至撞击头部等。
吸吮拇指或使用奶嘴
吮吸拇指(或吮吸其他手指)或吮吸安抚奶嘴是幼儿期的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在 1 到 2 岁时就会停止吮吸,但有些孩子会持续到学龄期。在紧张时偶尔吸吮拇指或使用安抚奶嘴是正常的,但超过 5 岁后习惯性吸吮会改变上腭的形状,导致牙齿错位,并可能招致其他孩子的嘲笑。偶尔,持续吸吮拇指或安抚奶嘴的儿童可能需要接受行为健康专业人员的评估。
所有孩子最终都会停止吸吮拇指或使用安抚奶嘴。家长只有在孩子的牙医建议他们或他们认为孩子吸吮拇指会造成社会问题时,才应进行干预。
父母需要温柔地鼓励儿童,使其明白为什么应停止吸吮。一旦儿童发出自愿停止的信号,温柔的口头提醒会是良好的开端。随后可以直接在拇指上贴上象征性的奖励,如彩色绷带或用无毒彩色记号笔画的星星。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在拇指上套一个塑料护罩,或在拇指指甲上涂上无毒的苦味物质。不过,使用这些方法时均不应违背儿童的意愿。
咬指甲和抠指甲
咬指甲和抠指甲是幼儿常见的行为。这些习惯通常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可能与压力和焦虑有关。
可诱导孩子采取其他的习惯动作(如旋转铅笔等)来克服咬指甲。
设立奖励制度,如果孩子避免了这种行为,就会获得更多奖励,从而强化他们的理想行为。
撞头和节奏性摇摆
撞头和有节奏地摇晃在健康婴幼儿中很常见。不过仍要提醒父母,儿童并非是处于一种苦恼不安的状态,实际上他是从这些行为中获得了舒适的感觉。
小孩通常会在 18 个月到 2 岁之间逐渐摆脱摇晃身体、滚动头部和敲打头部的行为,但有时在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仍会出现重复性动作。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某些其他神经发育问题的儿童也会敲打头部或做出其他重复性动作。不过,这些儿童会伴有其他症状,从而使诊断更为明显。
虽然孩子几乎不会因为这些行为而损伤到自己,但要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及所造成的噪音强度),可通过把摇篮从墙壁旁边移开,或去掉摇篮下的轮子或铺设地毯,以及在摇篮内放置垫塞等方法。
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
表扬和奖励可以加强得当的行为。有时父母只会注意到儿童的不当行为,当儿童仅得到这种关注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大多数儿童喜欢因为不良行为而得到的注意,而不喜欢根本不被注意,所以父母应该每天为和孩子愉快地互动创造特殊的机会,避免增加孩子的不当行为。
亲子相互影响的问题是在孩子和双亲之间关系中的难题,这可能在生后最初几个月就开始了。以下原因可能导致关系紧张:
由于婴儿的进食和睡眠时间难以预测,大多数父母在育儿初期都会感到压力很大。大多数的孩子直到 3 至 4 个月以后才能够一觉睡到天亮。
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减缓儿童智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并导致生长和体重增加缓慢(发育不良)。
医师或护士能够讨论个别的孩子的性情,并为父母提供婴儿发育的资料和妥善处理问题的有用技巧。到那时父母才可能产生更现实的期望,接受他们的内疚和冲突是正常的事实,并尝试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如果关系没有得到修复,孩子可能在以后继续出现问题。
不切实际的期望导致对行为的认识问题。例如,父母期望一名 2 岁的孩子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拿起玩具,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行为问题。家长可能误解 2 岁孩子的其他正常的、与年龄相关的行为,例如拒绝遵循大人的要求或规则。
恶性循环或循环行为模式是指父母或看护人对孩子的负面(不当)行为做出负面(愤怒)反应,导致孩子进一步做出负面行为,从而导致父母或看护人继续做出负面反应的循环。儿童从父母或看护者那里获得的关注通常会强化其不当行为。
在恶性循环中,儿童对压力和情绪不适的反应是固执、顶嘴、好斗和反抗,而不是哭闹。父母或看护者以责骂、大叫或打屁股来响应。当父母对胆怯、依赖心很强或者可操纵的儿童过度保护和过分纵容时,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父母学会忽略那些不会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不当行为(如发脾气或拒绝进食),那么可能会打破恶性循环。将儿童的注意力重新引导至有趣的活动,借此可对期望行为进行奖励,这可使儿童和父母或看护者感受到成功。对不能忽视的行为,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或隔离反省法。
纪律问题是当体制无效时发生的不当行为。纪律不仅是惩罚。它为孩子们提供清晰、层次分明、年龄适当的期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预期的期望。比起惩罚不当行为,奖励所期望的行为是更容易、也更能让父母和子女双方满意。
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由于孩子们寻求独立、试探父母的规则并试图逃避父母的监管,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家长应学会如何区分青少年严重的行为问题和偶尔的判断失误。(另请参阅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发展。)
治疗
医疗或心理问题治疗
父母的行为矫正策略
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让儿童想要改变他的行为来改掉不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家长往往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善孩子的行为。
需要提早解决行为问题,因为这些行为存在的时间越长,则越难改变。有时,父母只需确信特定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只需听取一些简单的建议即可。给父母的一个简单的建议是:每天至少花 15 至 20 分钟与儿童进行愉快的活动,或唤起儿童对期望行为的注意力(“发现儿童的优点”)。还鼓励父母定期离开孩子,以帮助孩子学会获得安全感并能够独立生活。
父母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找出孩子不当行为的诱因,以及可能无意中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额外的关注)。
为孩子明确界定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哪些是不受欢迎的
建立一致的规则和限制
跟踪对规则和限制的遵循情况
成功时提供奖励,行为不当时给予惩罚
关注行为本身,而不是将其与孩子等同起来(例如,说“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而不是“你是个坏孩子”)。
在执行规则时尽量减少愤怒
增加与孩子的积极互动
儿童健康专家推荐健康的纪律形式,例如积极强化得当的行为、设置限制、重新引导方向和设定未来期望。他们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的屁股、打孩子、扇孩子耳光、威胁孩子、侮辱孩子、羞辱孩子。
如果在 3 至 4 个月内行为问题无变化,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行为健康评估。
隔离反省法
当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并将不给予关注视为一种惩罚时,使用这种惩戒方法最适合。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两岁之前无法理解不给予关注是一种与不当行为相关的惩罚。
隔离反省是指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刺激或干扰源的地方(一个没有电视、数码设备或玩具的角落或房间(孩子的卧室除外),既不黑暗也不吓人)独处几分钟。对日托中心或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的个别儿童使用这种技巧时应小心谨慎,因为它可能招致羞辱造成伤害。
当孩子知道他们的一种错误行为会导致隔离反省时,可以应用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在使用隔离反省法之前,应先对孩子进行口头说明和提醒:
向孩子简要解释不恰当的行为,告诉他坐在隔离反省处,或者必要时把他领到隔离反省处。
孩子每长大一岁,就应在这个地方多坐 1 分钟(最长 5 分钟)。孩子应自愿留在隔离反省地,不应使用任何物理方法将孩子留在该地(即不应限制孩子的身体)。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前从隔离反省地起身,则会被送回原地,重新开始计算隔离反省时间。避免谈话和眼神接触。
当孩子到达预定时间并离开座位时,看护者应心平气和地询问隔离反省的原因。对于不能记起正确原因的孩子,可给予简单的提示。孩子不必对错误行为表示悔过,只要清楚知道隔离反省的原因。
隔离反省后,看护者应尽力认同孩子的得当行为并及时表扬。如果将孩子安排到远离不良行为的环境,并重新引导到新活动中,可能更容易实现得当的行为。
有时,当儿童接受隔离反省时,其不当行为升级。在这种情况下,看护人应先强调暂停的原因,然后解释他们想让孩子注意好的行为而不是坏的行为,并把孩子重新引导到其他更容易接受的活动中去。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可能对您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美国儿科学会:惩罚孩子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