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作者:Kenneth M. Kaye, M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Reviewed ByChristina A. Muzny, MD, MSP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12月 2023
v1019852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因为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感染,其特征是疲劳、发热、咽炎和淋巴结肿大。疲劳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呼吸道阻塞,脾破裂和神经系统症状偶可发生。其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或EB病毒血清学抗体实验。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50%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过EB病毒 (1)。90%以上的成人EB病毒血清呈阳性。人类是EB病毒的唯一宿主。

EB病毒感染通常无症状。

(见疱疹病毒。)

参考文献

  1. 1.Johannsen EC, Kaye KM: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Malignant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s).In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inth Edition), Elsevier, 2020, pp.138, 1872-1890, 2020 .ISBN: 9996119890, 9789996119897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学

EB病毒在口腔暴露后能感染B淋巴细胞。形态学异常的(非典型)淋巴细胞主要由对感染作出反应的CD8+ T细胞发展而来。

初次感染后,EB病毒终生存在于宿主体内,主要潜伏于B淋巴细胞中,并会从口咽部间歇性无症状释放。在10%~20%的EB病毒阳性的健康成年人的口咽部分泌物中可检得病毒(1)。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器官同种异体移植受者、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脱落频率和滴度增加。

EB病毒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存活,传染性不强。

传播

传播可能通过输注血制品发生,但更常见的是未感染者与无症状释放病毒的EBV血清阳性者接吻传播。只有约5%的人通过接触急性感染者而传播 (1)。

而幼年受EB病毒传染多发生在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居住环境拥挤的人群中。

伴随的疾病

EBV与下列疾病有统计学关联并且可能具有因果作用

EB病毒不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然而,它很少引起包括发烧、间质性肺炎、全血细胞减少症、肝炎或葡萄膜炎(即慢性活动性 EBV)在内的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参考文献

  1. 1.Johannsen EC, Kaye KM: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Malignant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s).In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inth Edition), Elsevier, 2020, pp.138, 1872-1890, 2020 .ISBN: 9996119890, 978999611989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

多数儿童首次感染EB病毒时多无症状。成人和年长一些的儿童可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潜伏期30~50天。疲劳可持续数月,但在最初的2-3周最为严重。

大多数患者出现三联征

  • 发热

  • 咽炎

  • 淋巴结肿大

发热一般在下午或傍晚达到高峰,虽然有时候能达到40.5℃,但是一般维持在39.5° C左右。

咽炎可能是严重的,疼痛明显伴有渗出,类似于链球菌性咽炎。

淋巴结肿大通常是对称性的,可能累及任何一组淋巴结,特别是颈前和颈后淋巴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仅出现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

  • 脾大

  • 轻度肝大与叩击痛。

  • 眶周水肿和腭瘀斑

  • 斑丘疹爆发较少见

  • 很少出现黄疸

大约50%的病例出现脾肿大(1),多为刚可触及,常发生在病程第2~3周。

并发症

虽然通常可以完全康复,但并发症可能很严重。

神经系统并发症罕见,但可能包括脑炎、癫痫发作、格林-巴利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炎、颅神经麻痹和精神病。出现脑炎时可有小脑功能障碍,可向全脑迅速蔓延,其与单纯疱疹性脑炎类似但常表现为自限性。

血液系统并发症常为自限性它们包括:

  • 粒细胞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症

  • 溶血性贫血

约50%的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轻度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因细菌感染或出血引起的严重病例较少发生。溶血性贫血常与抗-i-特异性冷凝集抗体有关。

脾破裂后果严重。其发生于脾大和包膜肿胀后,多见于出现症状后10~21天。仅有半数病例有外伤史。脾破裂通常伴有疼痛,但偶尔可能表现为无痛性低血压。治疗见脾损伤

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咽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引起的罕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呼吸系统并发症可能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迅速。

肝脏并发症有转氨酶水平升高(高出正常2~3倍,3~4周后恢复),90%的病例出现该表现(1)。如出现黄疸或转氨酶水平严重升高,则需排除其他原因的肝炎

暴发性EB病毒感染发生较少,且表现为家族性,特别是患有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的患者。绝大多数原发性EBV感染伴淋巴增殖综合征的幸存者有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的风险。

症状和体征参考文献

  1. 1.Johannsen EC, Kaye KM: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Malignant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s).In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inth Edition), Elsevier, 2020, pp.138, 1872-1890, 2020 .ISBN: 9996119890, 9789996119897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 嗜异性抗体检测

  • 有时依赖EBV病毒血清学检测

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可怀疑患者感染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渗出性咽炎、颈前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在临床上可能与A组bet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症状难以区分。但是,后颈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提示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另外,即使在口咽部检出链球菌,也不能完全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

鉴别诊断

原发性HIV感染可能产生类似于急性EBV感染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有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要做到以下几点:

  • 测定血液中HIV RNA载量

  • 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

在HIV感染早期,检测HIV抗体的ELISA和Western blot通常为阴性(窗口期),因此不能仅以此作为诊断依据。HIV RNA定量和P24抗原检测对诊断急性HIV感染更敏感,因为HIV抗体产生之前血液中就存在HIV RNA和p24抗原。

经验与提示

  • 原发性HIV感染可出现类似急性EBV感染的症状;有HIV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HIV RNA病毒载量定量检测、联合抗体免疫测定和P24抗原检测。

巨细胞病毒感染同样也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伴有不典型淋巴细胞增多、肝脾肿大和肝炎表现,但通常无严重的咽炎。

弓形虫感染同样可以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包括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但通常无咽炎。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形态学上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可占白细胞总数的30%。虽然个别淋巴细胞可能与白血病的淋巴细胞相似,但这些淋巴细胞具有异质性,而白血病细胞通常不具备这种特征。非典型淋巴细胞也可见于HIVCMV感染、乙型肝炎B型流感风疹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因此诊断需要血清学检测。然而,极高水平的非典型淋巴细胞通常仅见于原发性EBV感染和CMV感染。

急性EBV病毒感染可通过以下两种血清学检测来诊断。

  • 嗜异性抗体试验

  •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嗜异性抗体检测可通过凝集卡试验进行。然而,只有50%的< 5岁以下患者和约80%到90%的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嗜异性抗体。重要的是,嗜异性抗体试验在部分急性HIV感染的患者中可能呈现假阳性。嗜异性抗体的滴度和阳性率在疾病的第二和第三周上升。 因此,如果怀疑诊断并且嗜异性抗体检测在临床疾病早期(第一周)呈阴性,则可以在大约 7 天后重复检测。 由于可能出现假阳性或阴性结果,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不建议使用异嗜性抗体来诊断原发性 EBV 感染(请参阅 CDC:实验室测试)。然而,在适当的临床情况下,异嗜性抗体检测阳性通常足以确诊原发性 EBV。或者,可以进行 EBV 抗体测试。

EBV 特异性抗体检测高度敏感。EBV病毒衣壳抗原(VCA)的IgM抗体出现表明原发性EBV感染(这些抗体在感染后3个月内消失)。VCA的IgG抗体(EBV VCA-IgG抗体)在感染早期也可出现并持续终生。 针对EBV核抗原的抗体(EBNA-IgG)在急性感染后(2 - 4个月)产生,并持续终生。如果EBV抗体滴度为阴性或提示为既往感染(即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则应考虑其他可能出现类似症状的诊断(如急性HIV感染CMV感染)。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对症治疗

  • 严重患者可用激素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在急性期内建议患者休息,但当发热、咽炎和不适消退后,则应鼓励其恢复活动。为了防止脾破裂,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接触性运动,并持续至脾肿大消退(可通过超声检查监测)。

虽然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加快速退热并减轻咽炎症状,但除非存在并发症,一般不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治疗类似气道梗阻、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有所帮助。尽管口服或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可以减少EBV的口咽脱落,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其在EBV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应用。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急性期可持续2周。一般而言,20%的患者一周后即可重新工作学习,50%的人需要2周时间。疲劳可持续数周,甚至在高达10%的病例中可持续数月。

该病病死率小于1%,几乎均死于并发症(如脑炎、脾破裂、气道梗阻等)。

关键点

  • EBV感染非常常见;该病毒终生存在于宿主体内,并间歇性地、无症状地从口咽部脱落。

  • 只有约5%的患者因接触急性EBV感染者而感染。

  • 典型的症状包括疲劳(有时持续数周或数月)、发热、咽炎、脾肿大、淋巴结病。

  • 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脑炎等神经系统表现,脾脏破裂,因扁桃体增大气道阻塞,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黄疸。

  • 在适当的临床情况下,嗜异性抗体检测或特异性 EBV 抗体检测呈阳性会有帮助。

  • 原发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急性EBV相似;因此,应在有感染艾滋病毒风险的患者中进行艾滋病毒检测。

  • 提供支持治疗,并建议避免举重和剧烈运动;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

  • 对气道梗阻、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患者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