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Reye综合征的发病与感染有关:如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在这种疾病期间使用水杨酸盐(通常是阿司匹林)会使风险增加多达 20 倍 (1)。这一发现导致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水杨酸盐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使用明显减少 (除非是在特别指定的情况下,例如在川崎氏病中), 并且雷耶综合征的发病率也相应下降。
在2000年之前,美国的患病率低至0.2至1.2例/百万;由于疾病罕见,年发病率未见报道(2、3)。
该综合征几乎仅发生于18岁以下的儿童。在美国,大多数病例发生于秋末和冬季。
该疾病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脂肪酸和肉碱代谢紊乱。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与 尿素 循环、脂肪酸运输和线粒体氧化等多种遗传性代谢疾病相似(见 遗传性代谢疾病简介)。
参考文献
1.Forsyth BW, Horwitz RI, Acampora D, et al.New epidemiologic evidence confirming that bias does not explain the aspirin/Reye’s syndrome association.JAMA.1989;261:2517–2524.
2.Sullivan KM, Belay ED, Durbin RE, Foster DA, Nordenberg DF.Epidemiology of Reye's syndrome, United States, 1991-1994: comparison of CDC surveillance and hospital admission data. Neuroepidemiology.2000;19(6):338-344.doi:10.1159/000026274
3.Belay ED, Bresee JS, Holman RC, et al.Reye's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81 through 1997. N Engl J Med.1999;340(18):1377–1382.doi:10.1056/NEJM199905063401801
Reye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一般表现为两个阶段。
最初的病毒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有时是水痘)在5到7天后会出现恶性恶心和呕吐以及精神状态的突然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可能表现为从轻度失忆、肢体无力、视力和听力改变、嗜睡,或间歇性定向障碍和躁动发作不等,这些症状可能迅速进展至以深昏迷为特征的更严重阶段。
进行性反应低下
去皮层和去大脑强直状态
惊厥
肌肉松弛
瞳孔散大固定
呼吸骤停
通常不存在局灶性神经学异常。
约40%的病例出现肝肿大,但无黄疸。
Reye综合征的并发症
Reye综合征的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符合脑病和肝功能障碍
血液检查肝功能、电解质和氨水平
头部CT或MRI,有时是脑脊液评估
肝活检
任何表现为急性脑病和顽固性呕吐伴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在排除重金属和毒素中毒外)都应怀疑Reye综合征。
肝活检可提供确诊依据,其典型表现为微泡状脂肪变性,尤其适用于散发病例及< 2岁以下儿童患者。
当典型临床表现和病史符合以下实验室检查结果时,也可作出该诊断:肝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3倍、血胆红素正常、血氨浓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病人可有各种代谢紊乱的体征,包括血清氨基酸浓度升高、酸碱失衡(常过度通气而伴有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渗透压改变、其他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
对于脑病患儿,应行头部CT或MRI。
如果头部CT或MRI正常,需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查通常显示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8-10个/微升(mcL),蛋白水平正常;脑脊液谷氨酰胺水平可能升高。低血糖和脑脊液糖含量极低(低糖性脑脊液)的发生率为15%,尤其在<小于 4 岁的儿童中;此类患儿应筛查代谢性疾病。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1到5期(1)。
鉴别诊断
昏迷和肝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包括
败血症或高热(尤其是婴儿)
潜在可治疗的尿素合成的先天性异常(例如,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缺乏)或脂肪酸氧化(例如,全身性肉毒碱缺乏,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妊娠期特发性脂肪肝和四环素肝毒性等疾病可能表现出类似的光镜检查结果。
诊断参考文献
1.Kliegman R, St. Geme J: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ed.21.Philadelphia, Elsevier, 2020.
Reye综合征的治疗
支持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升高的措施
凝血障碍的常用治疗
Reye综合征的的治疗为支持性治疗,因糖原耗竭常见,需尤其注意控制血糖和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升高的治疗包括插管、过度换气、限制液体量至 1500 mL/m2/天,抬高床头,使用渗透性利尿剂,直接颅内压监测,以及开颅减压术。
输注10%或15%的葡萄糖可维持血糖正常。
凝血病可能需要新鲜冷冻血浆或维生素K。
其他治疗方法(例如,换血、血液透析、巴比妥引起的深度昏迷)尚未被证明有效,但有时也被使用。
瑞氏综合症的预后
雷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结果与脑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昏迷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颅内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以及血氨升高的程度有关。当初始血氨水平> 100 mcg/dL(> 60 mcmol/L)和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 3秒时,病情可能会从1期进展到更高阶段。
幸存者的预后通常很好,很少复发。然而,在患病期间出现惊厥或去大脑强直姿势的幸存者中,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癫痫发作、颅神经麻痹、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30%。
死亡的病人自入院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4日。死亡率平均为 21%,但从I期患者的 < 2%到4或5期患者的 >80%不等 (1)。
预后参考
1.Corey L, Rubin RJ, Hattwick MA.Reye's syndrome: clinical progres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Pediatrics.1977;60(5):708-714.
关键点
雷氏综合征(Rey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急性脑病和肝功能障碍,几乎仅发生于18岁以下儿童,通常在病毒感染(尤其是水痘或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出现,特别是在使用水杨酸类药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通过排除感染、毒性和代谢疾病等表现相似的疾病进行诊断;肝活检有助于确诊。
治疗为支持治疗,尤其是一些降低颅内压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