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肉芽肿可能无临床意义,但更多情况下提示存在相关疾病。肉芽肿性肝炎通常用于描述疾病状态,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肝炎,肉芽肿的存在并不能表示肝细胞炎症。
肝肉芽肿的病因
肝肉芽肿有很多的病因( 见表 肝肉芽肿的病因);与原发肝脏疾病相比,药物和全身性 疾病(常为感染)是更常见的病因。感染的识别非常重要,因为感染需要特异性治疗。 结核和 血吸虫病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此疾病的最重要的感染源;真菌和病毒感染较为少见。结节病是最常见的非感染性病因,约2/3的结节病患者会累及肝脏,少数情况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肝脏为主(1,2)。
在原发性肝脏疾病中肉芽肿少见的多,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以前称作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是其中唯一重要的病因。其他肝脏疾病偶尔也可出现小肉芽肿,但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特发性肉芽肿性肝炎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可出现肝肉芽肿伴周期性发热、肌痛、乏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常间断性发生并持续多年。有些专家认为它是结节病的一种变异。
病因参考文献
1.Culver EL, Watkins J, Westbrook RH.Granulomas of the liver. Clin Liver Dis (Hoboken). 2016;7(4):92-96.Published 2016 Apr 27.doi:10.1002/cld.544
2.Wainwright H.Hepatic granulomas.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19(2):93-95.doi:10.1097/MEG.0b013e3280115523
肝肉芽肿的病理生理
肝肉芽肿的症状和体征
肉芽肿本身没有症状;即使广泛浸润通常也只出现轻度的肝大伴或不伴轻度黄疸。 出现的症状多反映其原发的病因(例如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症状,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大)。
肝肉芽肿的诊断
肝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
活检
有以下情况的病人应怀疑肝肉芽肿:
经常引起肉芽肿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原因不明的肝肿块
为评估无症状的肝酶(特别是碱性磷酸酶)升高而进行的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异常
当怀疑有肉芽肿时,通常会进行实验室检查,但结果不具特异性并且很少有助于诊断。 碱性磷酸酶(和gamma-谷氨酰胺转移酶)常轻度升高,偶尔可能显著升高。 其他检查结果可能正常,或因其他肝脏损害而出现异常(例如药物反应所致的广泛性肝脏炎症)。通常,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也不能确诊;它们可能显示钙化(如果肉芽肿长期存在)或充盈缺损,尤其是在融合性病变中。结节病,由于肉芽肿在横断面成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因此可能被误诊为肝转移。
诊断依赖于 肝活检 。 但是只有在怀疑存在可治性病因(例如感染)或为了与非肉芽肿性疾病(例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时才考虑行肝活检。 肝活检有时可揭示确切的病因(例如血吸虫卵、结核杆菌引起的干酪性坏死、真菌)。 但是,同时也需要其他检查(例如培养、皮肤试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组织标本)。
当患者出现提示感染(例如不明原因发热[FUO])存在的全身或其他症状时,需同时采取特殊检查手段(例如对新鲜的活检标本进行培养、对抗酸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进行特殊染色)以增加肝活检对于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即便进行组织活检,其病因通常仍不能明确。
肝肉芽肿的治疗
肝肉芽肿的预后
药物或感染所致的肝肉芽肿在接受相关治疗后可完全消退。结节病肉芽肿可自行性消失,也可持续存在数年,通常不引起临床重要肝病。进行性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结 节病性肝硬化)很少发生。
在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性门静脉瘢痕形成(烟管样纤维化) 是其典型表现;肝功能通常保持正常,但可出现显著的脾大和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关键点
肝肉芽肿可由许多药物或全身性疾患引起,原发性肝病是少见的原因。
结核病和血吸虫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病因,结节病是最重要的非感染性病因。
症状和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基础疾病引起而非肉芽肿本身所引起。
对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