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的开口狭窄,导致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的血流受阻(阻塞)。
70 岁以下人群的最常见病因是主动脉瓣存在出生缺陷。
70 岁以上人群的最常见病因是瓣叶增厚(主动脉瓣硬化)。
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或晕厥。这些症状通常会在运动时出现。
医生通常根据听诊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作出诊断。
患者需定期就诊,以便医生监测病情,有症状的患者可接受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开口内。主动脉瓣随左心室收缩而开放,以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如果某种疾病导致瓣叶增厚、僵硬,瓣膜开口会变窄(狭窄)。有时僵硬的瓣膜也不能完全闭合,左心室每次舒张时,主动脉中的血液会通过主动脉瓣漏回心脏(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为了通过狭窄的瓣膜开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而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因此左心室的肌肉壁通常会变厚。增厚的心肌需要冠状动脉供应更多的血液,但有时(尤其运动时)血供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或者,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供血不足会导致用力时出现胸闷、气短、晕厥等症状,有时还会导致猝死。心肌也逐渐衰弱,导致心力衰竭。罕见情况下,病态主动脉瓣会受到细菌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
在北美和西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是瓣叶内形成瘢痕和发生钙沉积(钙化)。在这些病例中,主动脉瓣狭窄在患者 60 岁以后变得明显,但通常会到 70 岁或 80 岁时才出现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也可能归因于儿童时期感染的风湿热。风湿热是抗生素未普及地区的最常见病因。
70 岁以下患者的最常见病因是出生缺陷,例如两瓣叶主动脉瓣(只有两个瓣叶、而不是正常的 3 个瓣叶)并呈异常的漏斗状。主动脉瓣开口狭窄在婴儿期可能不会引起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出现问题。瓣膜开口的大小保持不变或不正常增长,而心脏则会进一步增长和增大,因为它要通过小瓣膜开口泵出越来越多的血液。多年后,随着钙盐沉积,瓣膜变得硬化和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
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狭窄但没有症状的成年人应定期看医生,并听从医生关于运动的建议。有时,可能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某些类型的运动。为了监测心脏和瓣膜的功能,需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体时间间隔根据狭窄的严重程度确定。
手术前,可用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见表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些药物)。心绞痛通常很难治疗,因为硝酸甘油(用于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罕见情况下会导致血压极低、危及生命,并使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绞痛加重。
有时,在出生时存在瓣膜缺陷的儿童和年轻人中,可以借助球囊瓣膜成形术将瓣膜伸展打开。在这种操作中,医生会将尖端有球囊的导管经由一条静脉或动脉插入心脏(心导管术)。一旦到达缺陷瓣膜,球囊就会膨胀,从而将瓣叶分开。
如果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劳累时气短、心绞痛或晕厥),或者左心室开始衰竭,则应置换主动脉瓣。手术置换病态瓣膜对几乎所有患者来说都是最佳治疗方法,瓣膜置换后的预后很好。
过去,主动脉瓣的置换通过心脏直视手术进行。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经股动脉插入并上行进入心脏的导管实现瓣膜置换,这种操作被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TAVI)。对于 80 岁或以上的患者来说,TAVI 一般优于药物治疗,也优于外科瓣膜置换术,对于许多 65 岁或以上的患者来说,TAVI 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在对植入人工瓣膜的患者实施一些外科手术、牙科操作或医疗程序之前必须给予抗生素(见表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操作示例),以降低人工瓣膜的感染风险(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人工主动脉瓣的类型,患者可能还需要在术后 3 到 6 个月内或永久服用抗凝药。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
随着严重程度增加,主动脉瓣狭窄进展更快,但进展速度各不相同,因此受累人群,尤其是久坐的老年人,需要定期检查。血流可能严重受损,但不会引发症状。
一旦出现症状,需要迅速置换瓣膜以缓解症状并改善生存期。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能会突然死亡,因此医生建议这些患者限制体力活动。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可能对您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美国心脏协会: 心脏瓣膜病:提供心脏瓣膜病诊断和治疗的综合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