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作者:Frank O'Brien, MD,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Reviewed ByNavin Jaipaul, MD, MHS, Loma Lind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已审核/已修订 修改的 4月 2025
v8399446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有镜下肾小球新月体形成且在数周至数月内进展为肾功能衰竭。诊断依据于病史、尿液检查、血清学试验以及肾活检。治疗需要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不联合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有时需采用血浆置换。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炎综合征,其病理诊断特征是广泛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在活检标本中,50%的肾小球样本含有新月体);若不进行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会在数周至数月内进展为肾衰竭。该病相对罕见,发病率因肾小球肾炎病因而异,最常见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ure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1)。例如,在一项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研究中约12%的患者进展为急进性肾炎(2)。类型和病因根据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类(见表格基于免疫荧光显微镜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类)。

表格
表格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也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原因。 当呼吸道暴露时发生率升高,(如吸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暴露了肺泡毛细血管胶原,从而触发抗胶原抗体的形成。抗胶原抗体与GBM的交叉反应在肺部和肾脏内引起补体的固定并触发了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在抗GBM抗体存在的条件下同时出现肾小球肾炎和肺出血被命名为 Goodpasture综合征。无肺泡出血的肾小球肾炎,存在抗GBM抗体被称为抗GBM肾小球肾炎。肾组织活检免疫荧光染色证实IgG呈线性沉积。

免疫复合物RPGN

免疫复合物型RPGN与多种感染和系统性风湿病相关,同样可发生于其他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免疫荧光染色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物质颗粒样沉积。此型可发生于40%的RPGN病例。发病机制通常不明。

寡免疫RPGN

寡免疫性RPGN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未见免疫复合物或补体沉积而与其他类型区别。它占所有急进型肾小球肾炎病例的大多数(3)。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s,一般为抗蛋白酶3-ANCA或髓过氧酶ANCA)升高以及全身性血管炎

双抗体阳性疾病

双抗体阳性疾病发生时存在抗GBM和ANCA抗体。这是罕见的。

特发性RPGN

特发性病例少见。具有下列任何一项的患者:

  • 无明显病因的免疫复合物,如感染、系统性风湿病或肾小球紊乱

  • Pauci免疫型缺乏ANCA抗体

参考文献

  1. 1.Sethi S, De Vriese AS, Fervenza FC.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Lancet 2022;399(10335):1646-1663.doi:10.1016/S0140-6736(22)00461-5

  2. 2.Karakaya D, Güngör T, Çakıcı EK, et al.Predictors of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in 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Pediatr Nephrol 2023;38(9):3027-3033.doi:10.1007/s00467-023-05935-9

  3. 3.Syed R, Rehman A, Valecha G, El-Sayegh S.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n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Biomed Res Int 2015;2015:402826.doi:10.1155/2015/402826

RPGN的症状和体征

起病通常呈隐匿性,表现为虚弱,疲乏,发热,恶心和呕吐,厌食,关节痛以及腹痛。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相似,有突发性血尿。约一半的患者在肾衰竭发作前4周内出现水肿和急性流感样疾病病史,通常伴有严重少尿。可能存在肾病综合征。高血压不常见,很少严重。抗GBM抗体疾病的患者可有肺出血,通常表现为咯血或仅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示弥散性肺泡浸润性改变(肺肾综合征弥散性肺泡出血综合征

RPGN的诊断

  • 数周至数月内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 肾炎性尿沉渣

  • 血清学检测

  • 血清补体水平

  • 肾脏组织活检

急性肾损伤伴随血尿异形红细胞(RBCs)和红细胞管型可提示诊断。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液分析,全血细胞计数(CBC),血清学检查和肾脏活检。诊断常依据血清学检查和肾脏活检。

血清肌酐大多升高。

尿液分析 显示血尿总是存在的,RBC管型通常存在。万花筒样尿沉渣(即多种成分的尿沉渣,包括白细胞[WBCs],异形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颗粒样、蜡样、粗大管型)常见。

全血细胞计数一般存在贫血,白细胞增生也十分普遍。

血清学检查包括抗GBM抗体(抗GBM抗体疾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抗DNA抗体或冷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型RPGN),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滴度(寡免疫性RPGN)。

当怀疑免疫复合物型RPGN时需进行补体测定(血清C3和C4),因为低补体血症是十分常见的表现。

早期肾活检是必须的。所有类型的RPGN普遍具有的特征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局灶性增生,有时有许多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形成新月体性细胞块(新月体),充满了>50%肾小球的包氏囊腔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通常表现为细胞减少及塌陷。可见毛细血管内坏死或新月体形成,可能是最明显的异常。在这些患者中应寻找血管炎的组织学证据。

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各种类型的RPGN是有差别的。

  • 在抗GBM抗体疾病中,IgG沿着GBM呈线状或丝带样沉积是最突出的表现且有时会有C3呈颗粒样沉积。

  • 在免疫复合物型RPGN中,免疫荧光显示弥散性不规则性系膜区IgG和C3沉积。

  • 在寡免疫性RPGN中,并未检测到免疫染色及沉积。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荧光分布,新月体均可发生纤维化。

  • 在双抗体阳性 RPGN 中,存在 GBM 的线性染色。

  • 在特发性RPGN有些患者有免疫复合物,有些患者免疫染色和沉积物阴性。

RPGN的治疗

  • 皮质激素

  • 环磷酰胺

  • 利妥昔单抗

  • 血浆置换

治疗因疾病类型而异,至今没有对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研究。治疗需尽早开始,理想治疗应在血肌酐水平<5mg/dL (442 micromol/L)且肾活检发现新月体累及所有肾小球或新月体机化合并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之前开始。肾脏受累和肌酐水平较高的患者,即使不需立即进行肾替代疗法,也应积极治疗。 当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时,治疗的有效性就大为降低,且在一些人群中可能反而有害(例如,老年患者以及伴有感染的患者)。

通常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对于免疫复合物型和寡免疫型疾病,在50%的患者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强龙1g静脉使用1次/天,超过30分钟,连用3~5天,然后用强的松1mg/kg口服,1次/天)可以降低血肌酐水平或将进入透析的时间延缓>3年 (1, 2)。

环磷酰胺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患者特别有益;每月冲击的治疗方法比口服可以减少累积剂量而减少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感染)。强的松和环磷酰胺通常在血浆置换抗GBM(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同时开始使用,并持续减少新抗体的形成。特发型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但临床有效资料非常少。

利妥昔单抗可按每周375mg/m2 IV 持续4周,与RAVE试验(正式标题:伊妥昔单抗ANCA相关的血管炎中的应用)中的用法相同 [1]。另一种方案是初始剂量为1g,然后在2周后再给予1g。

血浆置换(持续14天)被推荐用于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病的治疗。对于免疫复合物型和寡免疫型 ANCA 相关性 RPGN,如果出现肺出血或严重肾病(血清肌酐> 5 至 7 mg/dL [442 至 618.8 μmol/L] 或透析依赖性),也可考虑血浆置换,但其使用仍然存在争议。血浆置换被认为可以快速清除游离抗体、完整的免疫复合物以及炎症介质(如纤维蛋白原、补体)。虽然一些证据表明血浆置换可以改善短期肾脏结果,但随后的随机试验并未表明它能降低死亡或肾衰竭的发生率(3)。

积极的免疫抑制疗法也可能对肌酐水平较高的患者有益,例如,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对肾脏受累但不需要立即进行 肾脏替代治疗 的患者有益,即使肌酐水平升高至 5 至 7 mg/dL(442 至 618.8 μmol/L [4])。

肾移植对所有类型均有效,但疾病有可能在移植肾上复发;风险随时间而递减。在抗GBM抗体疾病中,需至少在移植前12个月检测不到抗GBM抗体。对寡免疫RPGN患者,应控制病情活动移植前至少6个月; ANCA滴度不需要被抑制。

治疗参考文献

  1. 1.Ponticelli C, Altieri P, et al: 一项随机研究,比较甲泼尼龙联合苯丁酸氮芥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J Am Soc Nephrol 9(3):444, 1998.doi: 10.1681/ASN.V93444

  2. 2.Jones RB, Cohen Tervaert JW, Hauser T: 利妥昔单抗对比环磷酰胺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血管炎中的应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63:211-220, 2010.doi: 10.1056/NEJMoa0909169 

  3. 3.Walsh M, Merkel PA, Peh C-A, et al: Plasma exchange and glucocorticoids in severe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82(7):621-631, 2020.doi: 10.1056/NEJMoa1803537

  4. 4.Levy JB, Turner AN, Rees AJ, 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disease treated with plasma exchange and immunosuppression.内科学年鉴 134(11):1033-1042, 2001.doi: 10.7326/0003-4819-134-11-200106050-00009

RPGN的预后

自发缓解非常罕见,高达90%的未经治疗的患者会进展为肾衰竭1)。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判断治疗反应的有利预测性指标包括下列所致RPGN:

不利的预测指标

  • 年龄>60岁

  • 少尿性肾衰竭

  • 较高血肌酐水平

  • >75%肾小球为环状新月体

  • 寡免疫RPGN

高达半数寡免疫复合物型RPGN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在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约10%的患者需透析,约15%在5年内死亡;相反,在无反应的患者中,超过50%需透析,约40%在5年内死亡(2)。

伴有双抗体的患者预后较抗GBM抗体RPGN稍好但比寡免疫型疾病差。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其残余组织学改变主要存在于肾小球,以细胞过度增生为主,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或上皮细胞中仅有少量或无硬化,且间质仅有少量纤维化。

通常死亡的原因是感染或心脏疾病,由于透析很少死于尿毒症。

预后参考

  1. 1.Zäuner I, Bach D, Braun N, 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initial histology and effect of plasmapheresis on long-term prognosis of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Am J Kidney Dis 2002;39(1):28-35.doi:10.1053/ajkd.2002.29874

  2. 2.Lee T, Gasim A, Derebail VK, et al.Predictors of treatment outcomes in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with severe kidney failure.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4;9(5):905-913.doi:10.2215/CJN.08290813

关键点

  • 若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血尿和畸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管型,特别是伴有亚急性全身性或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关节痛、腹痛)时,应考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通过血清学检测和早期肾活检进行评估。

  • 尽早开始治疗,用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某些情况下采取血浆置换。

  • 疾病活动被控制后考虑肾移植。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