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交界异常,是先天性或继发性枕骨、枕骨大孔或寰枢椎异常所导致的低位脑干和颈髓空间减少。上述异常可引起以下症状:颈痛;脊髓空洞症;小脑、低位脑神经和脊髓损伤;椎基底动脉缺血。诊断依靠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治疗方法通常是行复位术,然后通过手术或外部设备维持颅颈交界处结构稳定。
JOHN T.ALESI/SCIENCE PHOTO LIBRARY
Living Art Enterprises/SCIENCE PHOTO LIBRARY
神经组织有一定的柔顺性且容易感受到压迫的刺激。各种颅颈交界处的异常可造成其对颈髓或脑干的压迫。以下列举部分异常及其可能的临床症状:
当寰椎和枕骨融合,且枢椎后的枕骨大孔前后径<19mm时,脊髓就会受压。
基底内陷(枕骨髁向上凸出):齿状突通过枕骨大孔突出,通常会缩短颈部并造成可影响小脑、脑干、下颅神经和脊髓的压迫
寰枢椎半脱位 或脱位(寰椎移位,通常相对于轴线向前,但有时向后、横向、垂直或旋转):急性或慢性脊髓压迫
Klippel-Feil 畸形(上颈椎或寰椎与枕骨融合):颈部畸形和活动受限,但通常没有神经系统后果,但有时轻微创伤后颈髓受压
Platybasia(颅底变平,使斜坡和前颅窝平面相交形成的角度为 > 135°),在颅骨侧位成像上可见:颈部短小,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除非伴有颅底内陷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病因学
颅颈交界处有许多异常,可以是先天性的或继发性的。
先天性异常
先天性异常可能是特异性的结构异常,或全身或系统性病变影响骨骼的生长及发育。许多病人存在多处异常。
颅骨结构性异常包括以下几种:
寰椎吸收(先天性寰椎和枕骨大孔融合)
寰椎发育不良
颅底凹陷症
先天性Klippel-Feil畸形(如特纳综合征或Noonan综合征),通常伴有寰枕关节异常。
齿状突小骨(替代了枢椎齿状突的异常骨)
扁平颅底常伴有基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或蚓部下降至颈椎管)和其他异常
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影响颅颈交界的系统性病变包括以下几种:
软骨发育不全(骺软骨生长受损,造成骨的短小或畸形),有时会出现枕骨大孔狭窄或与寰椎融合,压迫脊髓或脑干。
Down综合征、Morquio综合征(黏多糖贮积症Ⅳ)或成骨不全 可引起寰枢椎半脱位或脱位。
获得性
获得性因素包括损伤和疾病。
损伤包括骨、韧带或两者同时受损,通常由机动车或自行车意外事故及跌落(尤其是跳水)造成。部分损伤通常很快致死。
影响骨骼的转移性肿瘤可引起寰枢椎半脱位或脱位。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颅颈交界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可在轻微的颈部损伤后发生或为自发性,病程大多有波动性。临床表现与受压程度及累及的结构有关。
最常见的表现是
颈部疼痛,常伴随头痛
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颈部疼痛通常会蔓延至手臂。患者普遍有枕部放射到头顶的疼痛;这是由于压迫了C2神经根和枕大神经,或是由于局部的骨骼肌肉功能异常。颈部疼痛和头痛通常会随头部的移动、咳嗽或身体前屈而加重。如果Chiari畸形患者存在脑积水,直立体位会加重脑积水从而引发头痛。
脊髓受压主要影响上颈段脊髓。损害包括
由于运动束受压导致手臂,腿或二者的痉挛性麻痹
通常,关节位置和振动感受损(后柱功能)
背部刺痛感常进入腿部,使颈背部弯曲(Lhermitte征)
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疼痛感和温度感(脊髓丘脑束功能)受损,呈长袜手套状。
部分异常可影响颈部外形及活动度,如:扁头畸形、颅底凹陷症或Klippel-Feil畸形。 颈部变短,伴有颈蹼(胸锁乳突肌至肩部的皮肤皱褶),或颈部姿势异常(Klippel-Feil畸形时的斜颈)。颈部的活动度亦受限。
颅内结构受压(如,扁头畸形、颅底凹陷症或颅颈交界处肿瘤)时可见小脑、脑干和脑神经受损表现。脑干和颅神经缺损包括
小脑损伤通常影响患者的协调功能。
椎基底动脉缺血 可以通过改变头部位置来触发。症状可能包括
间歇性晕厥
跌落攻击(突然、无缘无故的跌倒)
眩晕
意识混乱或意识改变
虚弱
视觉障碍
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出现空腔)常见于Chiari畸形患者。可能导致
节段性弛缓无力和萎缩,首先出现或最严重的是上肢远端
颈部和上肢近端呈斗篷状分布的疼痛觉和温度感丧失
但是,保留了轻触觉。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诊断
头颅及上段脊髓MRI或CT
当患者出现颈部或枕部疼痛,伴有低位脑干、上段颈髓或小脑相关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时,需怀疑颅颈交界处异常。下段颈髓病变可通过临床表现(基于脊髓损伤平面)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来鉴别。
神经影像
如果怀疑为颅颈交界处异常,需要进行上段脊髓和脑的MRI或CT,尤其是后颅窝和颅颈交界处。急性或骤然进展的损伤是急症,需要尽快行影像学检查。 矢状位MRI最能明确相关神经系统病变(如,髓质,桥脑,小脑、脊髓、血管异常;脊髓空洞症)或软组织病变。相对于MRI,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骨结构,且于急症时易于执行。
如果不能行MRI或CT检查,可考虑行X平片检查(显示颈椎的头颅侧位片及颈椎前后位和双斜位片)。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Image courtesy of A.John Tsiouris, MD.
如果不能行MRI或结果不明确,同时CT结果亦不明确,可行CT脊髓造影术(鞘内注射不透射线的造影剂后行CT检查)。如果MRI或CT提示血管异常,可行磁共振血流成像术或脊髓血管造影术。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治疗
复位及固定
有时需采取外科手术减压及手术固定,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如果是神经结构受压,治疗主要是复位术(牵引或改变头位,以调整颅颈交界,从而缓解神经压迫)。在复位术后,需将头和颈部固定。急性或突然进展的脊髓压迫需要紧急复位。
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帽形环状支架进行骨骼牵引,牵引重量需4kg。牵引复位需持续5-6天。如果能够达到复位目的,进一步使用环状支架连带马甲固定头颈部,持续8~12周;然后行X线摄片明确复位是否稳定。
Photo courtesy of Depuy/Synthes.
如果复位术无法缓解神经压迫,在必要时可经腹侧或背侧行手术减压。如果减压后不稳定状态仍持续存在,需行后固定(稳定作用)。 对于某些颅颈交界异常(如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单纯外部固定通常是无效的,需行后固定术或前减压加稳定术。
几种不同的辅助工具(如,有螺丝钉的平板或棒条)可起到暂时性的稳定作用,直到骨头融合并达到长久稳定。一般而言,所有不稳定的部分都需要融合在一起。
骨骼疾病
关键点
颅颈交界异常,是先天性或继发性枕骨、枕骨大孔或寰枢椎异常所导致的低位脑干和颈髓空间减少。
当患者出现颈部或枕部疼痛,伴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低位脑干、上颈段脊髓或小脑,需怀疑颅颈交界区异常。
采用MRI或CT诊断颅脑及上段脊髓的异常。
减少和固定压缩的神经结构。
对大多数患者进行牵引、固定,或者,如果复位不成功,则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