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交界异常

作者:Michael Rubin, MDCM, 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Cornell Medical Center
已审核/已修订 9月 2023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颅颈交界异常,是先天性或继发性枕骨、枕骨大孔或寰枢椎异常所导致的低位脑干和颈髓空间减少。上述异常可引起以下症状:颈痛;脊髓空洞症;小脑、低位脑神经和脊髓损伤;椎基底动脉缺血。诊断依靠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治疗方法通常是行复位术,然后通过手术或外部设备维持颅颈交界处结构稳定。

神经组织有一定的柔顺性且容易感受到压迫的刺激。各种颅颈交界处的异常可造成其对颈髓或脑干的压迫。以下列举部分异常及其可能的临床症状:

  • 当寰椎和枕骨融合,且枢椎后的枕骨大孔前后径<19mm时,脊髓就会受压。

  • 基底内陷(枕骨髁向上凸出):齿状突通过枕骨大孔突出,通常会缩短颈部并造成可影响小脑、脑干、下颅神经和脊髓的压迫

  • 寰枢椎半脱位 或脱位(寰椎移位,通常相对于轴线向前,但有时向后、横向、垂直或旋转):急性或慢性脊髓压迫

  • Klippel-Feil 畸形(上颈椎或寰椎与枕骨融合):颈部畸形和活动受限,但通常没有神经系统后果,但有时轻微创伤后颈髓受压

  • Platybasia(颅底变平,使斜坡和前颅窝平面相交形成的角度为 > 135°),在颅骨侧位成像上可见:颈部短小,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除非伴有颅底内陷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病因学

颅颈交界处有许多异常,可以是先天性的或继发性的。

先天性异常

先天性异常可能是特异性的结构异常,或全身或系统性病变影响骨骼的生长及发育。许多病人存在多处异常。

颅骨结构性异常包括以下几种:

  • 寰椎吸收(先天性寰椎和枕骨大孔融合)

  • 寰椎发育不良

  • 颅底凹陷症

  • 先天性Klippel-Feil畸形(如特纳综合征或Noonan综合征),通常伴有寰枕关节异常。

  • 齿状突小骨(替代了枢椎齿状突的异常骨)

  • 扁平颅底常伴有基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或蚓部下降至颈椎管)和其他异常

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影响颅颈交界的系统性病变包括以下几种:

获得性

获得性因素包括损伤和疾病。

  • 损伤包括骨、韧带或两者同时受损,通常由机动车或自行车意外事故及跌落(尤其是跳水)造成。部分损伤通常很快致死。

  • 类风湿关节炎 (RA,最常见的病因)和颈椎Paget病可引起寰枢椎半脱位或脱位、颅底凹陷及扁头畸形。

  • 影响骨骼的转移性肿瘤可引起寰枢椎半脱位或脱位。

  • 缓慢生长的颅颈交界处肿瘤(如,脑膜瘤脊索瘤)可损伤脑干或脊髓。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颅颈交界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可在轻微的颈部损伤后发生或为自发性,病程大多有波动性。临床表现与受压程度及累及的结构有关。

最常见的表现是

  • 颈部疼痛,常伴随头痛

  • 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颈部疼痛通常会蔓延至手臂。患者普遍有枕部放射到头顶的疼痛;这是由于压迫了C2神经根和枕大神经,或是由于局部的骨骼肌肉功能异常。颈部疼痛和头痛通常会随头部的移动、咳嗽或身体前屈而加重。如果Chiari畸形患者存在脑积水,直立体位会加重脑积水从而引发头痛。

脊髓受压主要影响上颈段脊髓。损害包括

  • 由于运动束受压导致手臂,腿或二者的痉挛性麻痹

  • 通常,关节位置和振动感受损(后柱功能)

  • 背部刺痛感常进入腿部,使颈背部弯曲(Lhermitte征)

  • 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疼痛感和温度感(脊髓丘脑束功能)受损,呈长袜手套状。

部分异常可影响颈部外形及活动度,如:扁头畸形、颅底凹陷症或Klippel-Feil畸形。 颈部变短,伴有颈蹼(胸锁乳突肌至肩部的皮肤皱褶),或颈部姿势异常(Klippel-Feil畸形时的斜颈)。颈部的活动度亦受限。

颅内结构受压(如,扁头畸形、颅底凹陷症或颅颈交界处肿瘤)时可见小脑、脑干和脑神经受损表现。脑干和颅神经缺损包括

小脑损伤通常影响患者的协调功能。

椎基底动脉缺血 可以通过改变头部位置来触发。症状可能包括

  • 间歇性晕厥

  • 跌落攻击(突然、无缘无故的跌倒)

  • 眩晕

  • 意识混乱或意识改变

  • 虚弱

  • 视觉障碍

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出现空腔)常见于Chiari畸形患者。可能导致

  • 节段性弛缓无力和萎缩,首先出现或最严重的是上肢远端

  • 颈部和上肢近端呈斗篷状分布的疼痛觉和温度感丧失

但是,保留了轻触觉。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诊断

  • 头颅及上段脊髓MRI或CT

当患者出现颈部或枕部疼痛,伴有低位脑干、上段颈髓或小脑相关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时,需怀疑颅颈交界处异常。下段颈髓病变可通过临床表现(基于脊髓损伤平面)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来鉴别。

神经影像

如果怀疑为颅颈交界处异常,需要进行上段脊髓和脑的MRI或CT,尤其是后颅窝和颅颈交界处。急性或骤然进展的损伤是急症,需要尽快行影像学检查。 矢状位MRI最能明确相关神经系统病变(如,髓质,桥脑,小脑、脊髓、血管异常;脊髓空洞症)或软组织病变。相对于MRI,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骨结构,且于急症时易于执行。

如果不能行MRI或CT检查,可考虑行X平片检查(显示颈椎的头颅侧位片及颈椎前后位和双斜位片)。

如果不能行MRI或结果不明确,同时CT结果亦不明确,可行CT脊髓造影术(鞘内注射不透射线的造影剂后行CT检查)。如果MRI或CT提示血管异常,可行磁共振血流成像术或脊髓血管造影术。

颅颈交界处异常的治疗

  • 复位及固定

  • 有时需采取外科手术减压及手术固定,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如果是神经结构受压,治疗主要是复位术(牵引或改变头位,以调整颅颈交界,从而缓解神经压迫)。在复位术后,需将头和颈部固定。急性或突然进展的脊髓压迫需要紧急复位。

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帽形环状支架进行骨骼牵引,牵引重量需4kg。牵引复位需持续5-6天。如果能够达到复位目的,进一步使用环状支架连带马甲固定头颈部,持续8~12周;然后行X线摄片明确复位是否稳定。

如果复位术无法缓解神经压迫,在必要时可经腹侧或背侧行手术减压。如果减压后不稳定状态仍持续存在,需行后固定(稳定作用)。 对于某些颅颈交界异常(如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单纯外部固定通常是无效的,需行后固定术或前减压加稳定术。

几种不同的辅助工具(如,有螺丝钉的平板或棒条)可起到暂时性的稳定作用,直到骨头融合并达到长久稳定。一般而言,所有不稳定的部分都需要融合在一起。

骨骼疾病

放射性治疗和硬颈托,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有所帮助。

双膦酸盐或降钙素可以帮助患者 佩吉特病。降钙素相对安全;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双磷酸盐或他们的肌酐清除率被认为太低而无法使用双磷酸盐,则可以使用它。

关键点

  • 颅颈交界异常,是先天性或继发性枕骨、枕骨大孔或寰枢椎异常所导致的低位脑干和颈髓空间减少。

  • 当患者出现颈部或枕部疼痛,伴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低位脑干、上颈段脊髓或小脑,需怀疑颅颈交界区异常。

  • 采用MRI或CT诊断颅脑及上段脊髓的异常。

  • 减少和固定压缩的神经结构。

  • 对大多数患者进行牵引、固定,或者,如果复位不成功,则进行手术治疗。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