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步态障碍

作者:Richard G. Stefanacci, DO, MGH, MBA,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Jefferson College of Population Health;
Jayne R. Wilkinson, MD, MS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已审核/已修订 11月 2023
浏览专业版

步态障碍是指人们行走方式的异常,如步行速度、平稳性、对称性或平衡性丧失。

走路、从椅子上站起身、转身和俯身对于独立活动的能力很重要。步态速度、从椅子上站起所需的时间以及一只脚在另一只脚前站立的能力(前后脚站立姿势)有助于预测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例如购物、旅行和烹饪。

无辅助行走需要大脑各区域协调,这些区域控制注意力、力量、感觉以及感官知觉和肌肉收缩的协调(见图用大脑控制肌肉运动),以便安全、稳定地行走。痴呆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损伤这些脑部区域,从而显著影响行走。

正常的年龄相关步态变化

随着人们衰老,某些步态要素发生正常变化;其他要素则不会变化。

行走速度(步态速度)在大约 70 岁之前保持不变,然后会减慢。步行速度是死亡率的有力预测指标,与人的慢性病和住院数一样重要。在 75 岁时,慢速步行者比正常速度的步行者提早 6 年或以上死亡,比快速步行者提早 10 年或以上死亡。

由于老年人步距较短,因此步行速度变慢。步长缩短(从一次脚跟着地到下一次脚跟着地的距离)的最可能原因是小腿肌肉无力。小腿肌肉推动身体向前,小腿肌肉的力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似乎更多地使用髋部屈肌和伸肌来弥补小腿力量下降。

步频,即在一分钟内的步数,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慢。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步频,与腿长相关。高个子的人以较慢的步频走路,步距更长;矮个子的人以更快的步频走路,步距更短。

双足站立时间是在跨步过程中双脚都着地的时间。与仅一只脚着地时相比,一步当中的这个阶段是向前移动的更稳定体位。双足站立所花费的时间百分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当老年人走在不平坦或光滑的表面上、不平衡或害怕跌倒时,他们可能会花更多时间采取双足站立。他们可能看起来好像在冰上行走。

步行姿势随着年龄增长仅会发生轻微变化。老年人直立行走,不前倾。但是,老年人走路时骨盆向下旋转更多,腰背部弯曲增加(称为腰椎前凸)。通常,腹肌无力、髋屈肌紧绷和腹部脂肪增加是这种姿势改变的原因。老年人步行时,其腿部横向旋转(脚趾向外)约 5 度,这可能是因为髋关节向内旋转能力丧失或为增加稳定性。迈步相时,脚离地的距离不随年龄而变化。

步态异常变化

许多疾病可能导致步态功能失调或不安全。常见原因有

步态异常可能以各种方式出现,某些类型的异常有助于医生了解导致步态问题的原因。

不对称: 健康人的身体在行走时会匀称运动(即左右两侧的运动幅度相等)。如果一个人在行走时始终无对称性,则通常是单侧神经或骨骼和关节问题,例如,髋部或脚踝疼痛引起的跛行。如果丧失对称性的原因不明显,则原因可能是脑部功能障碍或使用某些药物。

丧失同步性: 步态的正常同步性包括以规律、有节奏的方式移动上肢和下肢,并平稳地协调肢体。同步性使人能够前进。影响步态特定方面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会导致同步性丧失。

开始或继续行走困难: 老年人可能难以开始或继续行走。当他们开始行走时,他们的脚似乎卡在地板上,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将自己的体重转移到一只脚上,以使另一只脚向前移动。医生可能会检查有无运动障碍,例如帕金森病,以找出造成这种步态问题的原因。一旦步态开始,一个人的步伐应该是连续的,每迈一步所需时间的变化很小。僵住、停止或几乎停止通常表示步态谨慎、害怕跌倒或大脑额叶出现问题。拖脚行走是不正常的(并且是绊倒的危险因素)。拖脚行走的原因包括帕金森病以及神经损伤引起的足部无力和/或麻木。

后退步态: 后退步态是指一个人在尝试开始行走时无意中后退或在行走过程中向后倒。医生可能会检查是否有大脑额叶的问题、帕金森病梅毒、小中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可能的病因。

足下垂: 由于受累肌肉无力或麻痹,足下垂者很难抬起脚的前部。迈出脚步时,人的脚趾会拖拉向下。为避免脚趾拖行,足下垂患者可能会在走路过程中将腿抬的比平时高。足下垂可能由神经损伤或肌肉无力引起。

步长短: 步长短可能是由于担心跌倒或神经或肌肉问题引起。步长短的腿通常是健康腿,当一个人行走时在问题腿上花费的时间少于正常腿时,就会发生步长短。

步宽增加: 随着步态速度的降低,步宽通常会略微增加。膝盖或髋或小脑问题可能导致宽步态。步宽变化不定(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可能是由于脑部问题导致肌肉控制不佳所致。

环行: 环行是指前移时足部呈弧形而不是直线移动。骨盆肌无力或弯曲膝关节困难可导致环行。

前倾:脊柱后凸帕金森病或某些类型的痴呆(尤其是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患者可能在走路时会向前倾。

慌张步态: 慌张步态是指步子逐渐加快(通常向前倾),可导致人们中断步行而开始跑步,以防止向前跌倒。慌张步态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罕见情况下,为多巴胺阻断药(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躯干倾斜: 躯干侧身倾斜的人可能是在代偿关节炎或足下垂引起的关节痛。

手臂摆动的变化: 患有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的人可能在走路时很少摆动手臂或根本不摆动手臂。阻断多巴胺的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引起手臂摆动的改变。

步态评估

医生试图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尽可能多的导致步态障碍的潜在因素

  • 讨论患者的主诉、担忧和与活动能力相关的目标

  • 观察有无辅助装置(如扶杖或助行器)时的步态(如果安全的话)

  • 评估步态的所有组成部分(步态的起始、右步长和高度、左步长和高度,以及对称性)

  • 再次观察步态,了解患者的步态组分

医生会进行体检,并询问有关行走困难、平衡或以上两者的开放式问题,包括患者是否跌倒(或害怕跌倒)。医生还会询问某些方面的能力,例如患者是否可以上下楼梯;坐上或离开椅子、进出淋浴间或浴缸;需要时能否步行购买和准备食物以及做家务。医生将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特别是小腿和大腿。

有时,医生会进行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扫描)或磁共振成像 (MRI),以确定异常步态是否由脑部、脊柱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导致。

步态障碍的治疗

步态障碍并不总是需要治疗或纠正。缓慢、异常步态可以帮助老年人在没有他人协助的情况下安全地走路。但是,医生可能会提议治疗患者的步态问题,以帮助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锻炼、平衡训练和辅助设备。

力量训练

具有活动能力问题的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可以通过锻炼计划改善。步行力量(阻力)训练可以减轻关节炎患者的膝疼痛并改善步态。阻力锻炼可以改善力量,尤其是当体弱且步态缓慢时。患者通常每周需要进行两到三个培训课程,直到达到他们的力量目标。在每次锻炼中使用良好的姿势对于减少酸痛或受伤很重要。

可建议使用压腿机(或升降椅,带配重背心或腰部配重)、踏步机、爬楼梯和伸膝机的组合,以加强与步行有关的所有大肌肉群。

北欧式健步走

北欧式健步走是指能进行全身锻炼的行走锻炼。这项锻炼涉及使用可调节长度的步行杖。与传统步行相比,北欧式健步走运动利用了肩膀和手臂肌肉,需要更大幅度的骨盆旋转,增加步长和步行速度。在启动北欧式健步走计划时,身体虚弱的步行者需要监督和培训,以安全地使用步行杖。

平衡训练

许多患平衡问题的人通过平衡训练可改善病情。首先,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帮助人们在站立时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平衡。然后,教会人们注意脚上压力的位置,以及压力位置如何随缓慢倾斜或向左或向右转身而移动。人们可以练习向前倾(使用墙壁或柜台作为支撑)、向后倾(墙壁直接位于身后)以及向两侧倾斜。目标是用一条腿站立 10 秒。

平衡训练也可以更加动态化。动态平衡训练可以包括单姿势慢动作、简单太极拳动作、前后脚(脚跟紧贴脚趾)行走、边走边转身、向后走、绕行虚拟物体(例如地板上的条纹)、缓慢向前弓步和缓慢舞蹈动作。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例如扶杖和助行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物理治疗师帮助选择合适的设备,并教人们如何使用它。

扶杖对因膝或髋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或足部周围神经病变的人特别有用,因为扶杖会将有关表面或地板类型的信息传递给握扶杖的手。四根扶杖(底部有四个小脚)可以稳定患者,但通常减缓步态。扶杖通常用在疼痛或无力腿的另侧。许多商店中购买的扶杖过长,但可以将其调整到正确高度(请参见恰好调到正确高度图)。

如果手臂和肩部有足够的力量使用助行器,助行器可以比扶杖更好地减轻关节承受的力和疼痛。助行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能适度地保护人们免受向前跌倒的伤害,但是对于平衡失常的人来说,助行器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防止防止向后跌倒。在开助行器处方时,物理治疗师有时会考虑提供稳定性和最大化步行效率的竞争性需求。具有大车轮和制动器的四轮助行器效率最高,但稳定性较差。

手杖的合适高度

使用高度合适的扶杖很重要。太长或太短的扶杖可能造成腰背疼痛、姿势不正和走路不稳。扶杖应拿在弱侧腿另侧。

步态障碍的预防

按推荐水平进行体力活动可帮助老年人维持活动能力,即使是患有疾病的人。

规律行走或维持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对保持健康步态至关重要。不活跃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每天进行 30 分钟的常规步行锻炼是保持活动能力的最佳单项运动。但是,在平坦的地形上行走并不会帮助身体虚弱者增加力量。步行路程中包含倾斜表面(如斜坡)有助于保持腿部力量。使用可调节扶杖或拐杖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信心和安全感。

预防措施还包括力量平衡训练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