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可在妊娠和分娩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途径获得:
产前:感染可经胎盘传播,或在胎膜早破情况下,从下生殖道上行感染(产前)。
产时:在分娩第一阶段(或胎膜早破)期间,感染可能通过下生殖道(外阴、阴道或宫颈)上行传播至宫内的胎儿。在分娩第二阶段,感染可能通过胎儿与母体阴道分泌物或血液直接接触而传播。
产后:新生儿可通过任何潜在途径(如血源性、飞沫)获得感染。
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毒包括 单纯疱疹病毒、 艾滋病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以及 乙型肝炎。HIV或乙型肝炎的产时感染发生于胎儿直接接触阴道液体中的病毒,或在胎膜破裂后分娩延迟时,病毒从下生殖道(外阴、阴道、宫颈)上行感染;这些病毒较少通过胎盘传播。CMV通常经胎盘传播。
常见细菌 包括 B组Streptococci(链球菌)、Enteric gram-negative organisms(肠道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 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Gonococci(淋球菌)、syphilis(梅毒)和 Chlamydia trachomatis(沙眼衣原体)。
产前(子宫内)感染
产时感染
产时感染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B组Streptococci(链球菌)、肠道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treptococci(淋球菌)和Chlamydiae(衣原体)通常是由于接触受感染的阴道血液或液体而发生的。有时上行感染可能发生于第一产程期间,此时胎儿仍在宫内(宫颈未完全扩张且胎头未下降时),特别是如果胎膜破裂后分娩延迟。
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是通过与受感染的母亲组织或体液直接接触(例如,结核病,有时也在子宫内传播)、通过母乳喂养(例如HIV,CMV)或通过与家人或访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或医院环境接触获得的(众多微生物—见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
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例如,呕吐或喂养不良、嗜睡或嗜睡增加、发热或体温过低、呼吸急促、皮疹、腹泻、腹胀)。
许多宫内感染可导致或伴随多种生长发育异常,如宫内生长受限、听力障碍、小头畸形、先天性畸形、生长及体重不增(旧称“发育不良”)、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异常等。
新生儿感染的诊断
新生儿感染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