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 诊疗手册

欢迎来到默沙东诊疗手册专业版医讯网站 本网站旨在为医药专业人员提供在线服务,如果您不是医药专业人员,建议您退出网站,登录默沙东中国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信息。如您并非医药专业人员,不论您基于任何原因访问或浏览本网站,您同意均不应参考本网站内容作为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使用医疗产品或其他任何产品的建议或意见,对此您应寻求执业医师及其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意见并遵照医嘱。本网站所载信息绝无意代替您自己的医学判断并且本网站刊载的任何观点、评论和其他内容亦无意作为可以信赖的建议,因此,我们郑重声明因任何本网站访问者或任何获知本网站内容者基于对本网站材料的信赖所引起的任何责任与义务都与本网站无关。您同意默沙东将不对您使用和/或依赖本网站内容、产品、信息或者资讯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不对网站内容及其引述的产品、方法、资讯或其他材料的准确性、时效性、可适用性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责任。默沙东诊疗手册网站将对所有注册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您必须接受并遵守用户协议条款才能使用本网站。如注册人员信息没能通过验证,默沙东诊疗手册网站有权终止该用户使用本网站的权利,在本网站下方均有链接功能,您可随时通过链接浏览用户使用协议条款与网站保护政策。

honeypot link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作者:

Michael Rubin

, MDCM, 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Cornell Medical Center

医学审查 4月 2022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主题资源

周围神经系统指除了大脑及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的部分。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通常指神经的起点至其终末端。前角细胞,尽管严格地说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NS),但是因其是运动单位的组成部分而经常与周围神经系统一起被讨论。

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导致肌无力及瘫痪。感觉神经元损害导致感觉异常或缺失。这一系统的疾病有些是进展性和致命的。

解剖

一个运动单位

  • 一个前角细胞

  • 其运动轴索

  • 它支配的肌纤维

  • 及他们的联系(神经肌肉接头)

前角细胞位于脊髓的灰质,严格意义上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不同,感觉传出纤维的细胞体位于脊髓外的后根神经节内。

神经纤维离开脊髓构成运动神经前根(腹侧)和一个感觉神经后根(背侧)。前根和后根汇合成脊神经。31对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里有30对有前根和后根,C1没有后根( 见图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发出。由于脊髓比脊柱短,愈接近尾部的脊神经,其脊髓节段距离其相对应的椎间孔愈远。因此,在腰骶处,低位脊髓节段发出的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构成马尾。就在椎间孔的上方,脊神经分为几支。

颈和腰骶处的脊神经向周围发出并汇合形成神经丛(plexus),然后分支形成神经干(trunk),这些神经干在周围结构中可长达1米到达其终点(见图 神经丛 神经丛 神经丛 )。肋间神经是节段性的。

神经丛

神经丛

狭义的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rve)是指神经根和神经丛以下的远端脊神经。周围神经是一直径为0.3~22μm的神经纤维束。它们的直径范围为0.3至22 mcm(1 mcm等于1000圆密耳)。施万细胞可形成一个薄薄的细胞质套管,从而在一些较粗大的纤维上包裹多层绝缘膜(髓鞘)。

生理

髓鞘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越是粗大的有髓纤维,传导速度越快;它们可传导运动、触觉及本体感觉的冲动。越是细小的髓鞘较少的或无髓纤维,传导速度越慢;它们传导痛温度觉和自主神经冲动。

神经是具有代谢活性的组织,因此需要营养供给,给神经供养的血管称为神经滋养血管。

病因

周围神经疾病可能是由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损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

  • 胞体

  • 髓鞘

  • 轴索

  • 神经肌肉接头

这些疾病可以是遗传性的或是获得性的(由中毒、代谢、外伤、感染或炎症等引起— 见表 周围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原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 )。

周围神经病可能会影响

表格

病理生理

由于支配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元胞体位于不同部位,典型的单一神经元胞体损害表现为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而很少同时损害两种功能。

损伤

因为神经滋养血管不能到达神经中央,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炎、缺血等)最易累及神经纤维束中央的神经。这些疾病导致小纤维感觉功能障碍(剧烈疼痛和烧灼感、温度感降低)、与萎缩成比例的运动无力以及比其他神经疾病更严重的反射异常。最易累及远端2/3的肢体。最初,由于血管炎或缺血的发生部位是随机的,所以周围神经损害表现往往是不对称的; 然而,多发的血管梗死可能最终融合,从而引起对称性损害(多神经病 多数性单神经病 多数性单神经病以感觉障碍和受累周围神经分布不少于2条为特征。 (参见 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多数性单神经病通常继发于 结缔组织疾病(例如 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其他类型的 血管炎、 Sjögren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Common.TooltipReadMore )。

中毒-代谢性或遗传性周围神经病通常对称起病。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可能是对称起病,也可能在早期发展较快时呈不对称。

细胞轴索传输系统的破坏,尤其是微管和微丝的损害,可以引起严重的轴索功能障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细小纤维(因为它们有更多的代谢需求)以及神经的最远端部分。继而,轴索变性缓慢上行,从而产生特征性的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的症状(远端无力、长袜套手套分布的感觉缺失)。

恢复

当轴索受损时,施万细胞管内的神经纤维以每天1mm的速度再生。 然而,神经纤维再生可能错配,从而引起神经支配错乱(如,纤维支配肌肉不正确、触觉感受器位置错误、温度觉感受器替代触觉感受器等)。

当细胞体死亡或轴索完全缺失时,神经再生是不可能的。

评价

  • 通过病史及检查确定缺损症状

  • 注意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线索

  • 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的检查

  • 有时进行神经或皮肤穿刺活检

  • 基因检测(用于遗传性神经病)

临床评估

病史需关注患者的症状、起病、进展、受累部位,以及潜在的病因(如家族史、毒物接触及既往用药史)。

根据神经缺损症状的类型,特别是当缺损分布在脊神经根、脊神经、神经丛、特定的周围神经或者混合区域时,临床医生需怀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当患者出现混合性感觉运动缺损症状,症状呈多灶性或不能由中枢神经系统单个解剖病灶所解释时,也应当怀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当患者出现全身或者广泛的肌力下降却没有感觉缺损时也需怀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在这些病例中,由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不是引起这些症状的常见原因而往往被忽视。

引起全身肌无力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线索如下:

提示病因非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线索包括

  • 反射亢进

  • 肌强直

尽管可能有许多例外,一些临床线索可以提示周围神经系统缺损的可能原因(见表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的临床线索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的临床线索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的临床线索 )。

表格

临床评估可以缩小诊断的可能范围,指导进一步检查。

检查

  • 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区分开来

  • 定位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部位(例如,根、神经丛、周围神经)

  • 区分脱髓鞘疾病(传导非常缓慢)和轴突疾病

患者有肌无力不伴感觉缺损症状,应对肌无力进行电诊断测试评估。

其他检测,如影像学检查是否进行,取决于是否应当排除中枢系统可能的病灶(如,若所有肢体受累,排除颈髓压迫)。

有时神经活检有助于区分脱髓鞘与血管炎性大-纤维神经病。如果考虑血管炎,活检标本应包括皮肤和肌肉以增加明确诊断的可能性。如果怀疑小-纤维神经病变,应进行皮肤穿刺活检,神经末梢缺失可支持该诊断。

经验与提示

  • 如果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检查结果不能确诊,则进行活检(对疑似大-纤维神经病进行神经活检,对疑似小-纤维神经病行皮肤穿刺活检)。

  • 如果所有的四肢都受到影响,可以考虑MRI排除颈脊髓压迫。

如果怀疑遗传性神经病,则进行基因检测。

治疗

  • 基础疾病的治疗

  • 支持性护理,通常由多学科治疗团队提供

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潜在的疾病。 除此之外应以支持性治疗。多学科合作可帮助患者处理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

  • 理疗有助于患者保持肌肉功能。

  • 康复中的职业治疗可为患者推荐适当的支架和助步器,以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

  • 言语治疗师可以提供替代性交流工具。

  • 如果咽喉部无力继续发展,需要专门从事吞咽困难的言语治疗师或一个多学科团队帮助评估误吸的风险,并给出预防措施(如经口喂养和/或根据需要使用插胃管的注意事项)。

  • 消化科医生可能建议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 当患者发生呼吸肌无力时,需评估最大肺活量,并请呼吸科或重症监护专家评估是否需要重症监护、非侵袭性辅助通气(如,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或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

关键点

  • 常常根据临床表现而怀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手套-袜套样分布、反射减退、远端肌肉无力和萎缩、定位到周围神经分布)。

  •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运动无力、轻微的萎缩和反射消失,考虑获得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

  • 如果患者有异常的疼痛和温度感觉和与无力成正比的萎缩(有时有不成比例的保护反应),则考虑血管炎性或缺血性神经病。

  • 如果患者有慢性进行性肌肉无力、肌束震颤、肌肉萎缩,而无感觉障碍,则考虑运动神经元病。

  • 神经传导检查及肌电图有助于确定累及的水平(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纤维)并有助于区分脱髓鞘与轴突疾病。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注: 此为专业版。 家庭用户: 浏览家庭版
quiz link

Test your knowledge

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