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作者:Larry M. Bush, MD, FACP, Charles E. Schmidt College of Medicine,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Maria T. Vazquez-Pertejo, MD, FACP, Wellingto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Reviewed ByBrenda L. Tesini, M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已审核/已修订 7月 2024 | 修改的 6月 2025
v997188_zh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发热是一种体温升高的现象,主要为身体的温度调节器(位于下丘脑)响应感染而将体温调定点重置到更高温度时发生。高热则为不是由体温调定点重置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正常体温因以下因素而异

  • 测量地点

  • 一天中的时间

测量温度的最常见部位是口腔和直肠。其他部位包括鼓膜、前额皮肤,以及不太理想的腋窝皮肤。直肠和鼓膜温度比口腔温度 约0.6°C,比皮肤温度 约0.6°C。现在通常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口腔和直肠温度;较旧的水银温度计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平衡,并且更难以阅读。通常使用红外扫描设备测量前额和鼓膜温度。

在24小时内,清晨体温最低,傍晚体温最高。最大体温波动约0.6°C。

口腔温度在以下情况下被定义为升高

  • 清晨≥37.2°C 或

  • 清晨后任何时间≥37.8°C 或

  • 高于一个人已知的每日正常值

当从其他部位测量温度时,这些截止值如上所述调整。

许多患者很随意地使用"发热"一词,常常表示他们感觉太热、太冷或出汗,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测量体温。

症状主要取决于引起发热的原因,但发热本身也可以导致寒战、盗汗、不适,并使患者感到潮红和温暖。

发热的病理生理

体温由组织(特别是肝脏和肌肉)产热与体表散热之间的平衡决定。正常情况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将内部温度维持在37°C到38°C之间。当某种因素提高下丘脑的调定点时,就会出现发热,这会触发血管收缩并将血液从外周向中心分流,以减少热量散失;有时还会诱发寒战,从而增加产热。这些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流经下丘脑的血液温度达到新的调定点。下调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例如,使用退热药物)会启动通过出汗和血管舒张进行的散热过程。

某些人(例如,非常年长、非常年轻或患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人)发烧的能力会降低。

致热原是导致发热的物质。外热原通常是微生物及其产物。研究最充分的是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通常称为内毒素)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者可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发热是由外源性致热原引发内源性致热原释放的结果,这些内源性致热原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它们随后会触发细胞因子受体,或者由外源性致热原直接触发不同肠上皮细胞系中的Toll样受体。

前列腺素E2的合成在此扮演了关键角色。

发热的后果

尽管很多患者担心发热本身会造成损害,但健康成人能很好地耐受大多数急性感染引起的轻微、短暂的核心体温升高(即38到40°C)。人体对感染的先天发热反应可减轻和消除感染,通过刺激各种免疫机制提高生存率,并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极度的体温升高(通常>41°C)可能是有害的。这种升高是更典型的严重环境高热,但有时是由于接触非法药物(如可卡因、苯环己胺)、麻醉剂或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见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在此温度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并释放激活炎症级联反应的炎性细胞因子。其结果是,造成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多数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激活凝血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体温以37°C为基准,每上升1°C会使基础代谢率增加10%~12%,所以发热对业已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肺功能不全的成年患者可能造成生理压力。发热也可恶化痴呆患者的精神状况。

健康儿童发热可导致高热惊厥

发热的病因学

多种疾病可导致发热。大体上可概括为:

  • 感染性(最常见)

  • 肿瘤性

  • 炎症性(包括风湿性、非风湿性和药物相关性)

成人急性发热(即持续时间4天)极有可能是感染性的。当患者出现由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发热时,这种发热几乎总是慢性或复发性的。此外,已知患有炎症性或肿瘤性疾病的患者,若出现孤立的急性发热事件,仍极有可能是感染性的。健康人急性发热事件不太可能是慢性疾病的初始表现。

感染性原因

几乎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但总体上,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 胃肠道感染

  • 尿路感染

  • 皮肤感染

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是病毒性的。

特定的患者和外在因素也影响最可能的病因。

患者因素包括健康状态,年龄,职业和危险因素(如住院,近期创伤性操作,静脉或泌尿道置管,机械通气的使用)。

外在因素是指使患者暴露于特定疾病的因素——例如,通过与感染者接触、局部地区暴发、疾病媒介(如蚊子、蜱)、共同传播媒介(如食物、水),或地理位置(如居住地或近期前往流行区域)。

基于这些因素,某些病因可能更为常见(参见表格急性发热的部分病因)。

表格
表格

发热的评估

急性发热的初始评估包括两方面主要问题:

  • 确定任何局部症状(如头痛,咳嗽):这些症状帮助限定可能病因的范围。局部症状可能是患者主诉的一部分,或者需要特定的问题来引导。

  • 确定患者是否病重或处于慢性疾病状态(尤其是未被识别的疾病):健康人发热的许多病因是自限性的,很多可能的病毒感染难以作出特定诊断。将检测范围限定在重症或慢性病患者身上,有助于避免许多昂贵、不必要且往往徒劳无功的筛查。

病史

现病史应当包括发热的程度、持续时间和测量方法。确实的寒战(严重,颤抖,牙关咬紧——不是简单的畏寒)提示感染引起的发热,但特异性不高。疼痛是重要的线索;应当询问患者是否有耳朵、头颈、牙齿、咽喉、胸部、腹部、侧腹、直肠、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其他局部症状包括鼻塞和/或流涕,咳嗽,腹泻和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皮疹(包括性质、位置以及与其他症状的出现时间关系)和淋巴结肿大有助于诊断。

确定接触感染者人群及其诊断情况

系统回顾应当明确慢性疾病的症状,包括反复发热、盗汗和消瘦。

既往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需要询问近期旅行史,包括地点、返回时间、区域类型(例如,农村地区或仅在城市)、旅行前是否接种疫苗,以及是否使用过预防性抗疟药(如果需要)。

应询问所有患者可能暴露的情况。例如,不安全食品(如未经巴氏杀菌的牛奶和奶制品、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鱼、贝类)或水;昆虫、蜱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媒介叮咬;动物接触;无保护性行为;以及职业或娱乐接触(如狩猎、远足、水上运动)。

应当记录疫苗接种史,尤其是针对甲肝、乙肝以及导致脑膜炎、流感、肺炎球菌疾病的疫苗。

用药史应当包括以下特定的问题:

  • 已知可引起发热的药物(见表格 急性发热的一些病因

  • 增加感染风险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化疗和抗排斥药物、其他免疫抑制剂)

  • 违禁注射药物(易导致心内膜炎、肝炎、脓毒性肺栓塞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从确认发热开始。发热最精确的诊断是测量肛温。口腔温度通常比肛温低0.6°C。测口腔温度在很多情况下(如刚喝过冷饮、用口呼吸、过度通气、测量时间不够等)可能导致测得温度低于实际值(水银温度计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用红外传感器测量鼓膜温度不如直肠温度准确,但仍然可以接受。使用放置在额头上的塑料条中的温度敏感晶体或在腋下放置标准温度计来监测皮肤温度对检测核心温度升高不敏感,因此不建议使用。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尽管缺乏敏感性,但在进入公共场所之前,使用红外设备测量皮肤温度(如前额)以筛查人们是否发烧已变得普遍;皮肤温度因血管收缩、出汗和其他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准确测量核心温度。然而,皮肤温度升高具有相当的特异性。

其他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加快,心动过速或血压降低。

对于存在局灶症状的患者而言,体格检查另见本书其他章节。对于无局灶症状的发热患者而言,有必要作全面体格检查,因为诊断线索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器官系统。

应当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任何虚弱、嗜睡、意识模糊、恶病质和不适表现。

应当观察全身皮肤是否有皮疹,尤其是瘀点、出血性皮疹,以及任何病变(如焦痂)、红斑或起泡区(提示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应当检查颈部、腋窝、肱骨内上髁、腹股沟区淋巴结。

住院患者应当记录任何静脉导管、鼻胃管、导尿管或任何其他进入体内的管线。如果患者有近期手术史,应当全面检查手术部位。

头颈部检查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 鼓膜:检查感染

  • 鼻窦(额窦和上颌窦):叩诊

  • 颞动脉:压痛

  • 鼻:观察充血和分泌物(清洁或脓性)

  • 眼部:检查是否有结膜炎或黄疸

  • 眼底:观察Roth斑(提示心内膜炎

  • 口咽部和齿龈:观察炎症或溃疡(包括任何念珠菌病病变,提示免疫功能低下)

  • 颈部:屈曲颈部以检查是否有不适感、僵硬感或两者兼有,提示脑膜刺激征;并触诊检查淋巴结。

检查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听诊心脏杂音(提示可能存在心内膜炎)。

触诊腹部,观察肝脾肿大或疼痛(提示感染)。

叩诊侧腹部观察肾脏疼痛(提示肾盂肾炎)。

检查女性盆腔以确认宫颈活动度或是否存在附件压痛;检查男性生殖系统以确认尿道分泌物和是否存在局部压痛。

检查直肠疼痛和膨胀,提示直肠周围脓肿(免疫缺陷患者可能表现隐匿)。

检查主要的关节是否有肿胀,红斑和疼痛(提示关节感染或风湿性疾病)。检查手和脚是否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迹象,包括指甲下的线状出血,手指尖端疼痛的红色皮下结节(奥斯勒结节)以及手掌或脚底无痛的出血性斑疹(詹韦病)。

脊柱叩击局部压痛。

神经系统检查 旨在发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

危险信号

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 精神状态改变

  • 头痛,颈项强直,或同时存在

  • 瘀点

  • 低血压

  • 呼吸困难

  • 显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

  • 体温>40°C或<35°C

  • 最近到严重疾病(如疟疾)流行的地区旅行过。

  • 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解析

体温升高的程度通常不预示感染可能及病因。曾经认为发热类型很重要,但除了疟疾中的间日疟和恶性疟,以及复发性发作(例如,布鲁氏菌病)外,热型很少有诊断意义。

严重疾病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如果怀疑严重疾病,需要及时和积极检查,通常需要住院。

危险信号强烈提示严重疾病。 如下所示:

  • 头痛,颈部僵硬,出现瘀斑或紫癜样皮疹很可能是脑膜炎

  • 心动过速(超出发热引起的正常变化范围)并且呼吸急促,有无低血压或精神状态变化,很可能是脓毒症

  • 对于近期去过流行地区的患者,应怀疑是疟疾和其他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感染。

免疫缺陷状态,无论是由已知疾病还是免疫抑制剂引起,或临床发现提示(如消瘦,口腔念珠菌感染),也应当重视。同样已知慢性疾病,注射毒品以及心脏杂音也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若居住于护理院,尤其有发生严重细菌或病毒(如 COVID-19)感染的风险(见老年病学精要:发热)。

病史或体检中的局部发现需要评估和解读(还可见The Manual)。弥散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也有提示意义。

弥散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罹患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儿童和年轻成人,常伴有明显的咽痛、乏力和肝脾肿大。弥散性淋巴结肿大患者要考虑原发性HIV感染继发性梅毒,有时伴随关节痛,皮疹或两者同时存在。HIV感染可于暴露后2~6周出现(尽管患者常隐瞒危险性行为或其他危险因素)。继发性梅毒常在下疳出现后4~10周时发生,出现系统性体征。但是,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疳,因为下疳不会引起疼痛,而且经常位于直肠、阴道或者口腔等不易发现的地方。

发热和皮疹有很多感染性和药物性原因。瘀点或紫癜性皮疹特别受关注;它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炎球菌血症落基山斑疹热(尤其是掌跖受累时)以及相对少见的一些病毒感染(如,登革热、出血热)。其他提示性的皮肤病变包括莱姆病的经典环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靶形损害,以及蜂窝织炎和其他软组织细菌感染的痛性红斑。应当注意迟发性药物超敏反应的可能(即使是长期使用的药物)。

如果没有局灶体征,除非有感染源暴露史(包括新近的无保护性行为),或疾病载体接触史以及疫区接触史,健康人急性发热伴随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全身疼痛)最可能是一种自限性病毒性疾病。

存在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罹患隐匿的细菌或寄生虫感染。静脉吸毒者和有人工心脏瓣膜或心内异物(如起搏器)的患者可能患有心内膜炎。有血管内异物(如血管移植物)的患者可能患有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受到某些微生物的感染(见表格 急性发热的一些病因)。

药物热(伴或不伴皮疹)是一种除外诊断,通常需要停药观察。难点在于如果抗生素是发热原因,抗生素治疗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发热。有时线索在于发热和皮疹在原发感染缓解后出现,且原发症状未加重或复发(如因肺炎接受治疗的患者,发热重新出现但不伴随咳嗽、气急及低氧血症)。

检测

检测取决于是否有局灶症状。

如果存在局灶体征,则检查以临床怀疑和发现为指导(另见《手册》其他部分),如下所示:

  • 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血清学试验

  • 落基山斑疹热:皮肤病变活检以明确诊断(急性期血清学试验没有帮助)

  • 细菌或真菌感染:血培养以检测可能的血流感染

  • 脑膜炎:立即进行腰椎穿刺,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和抗生素(有脑疝风险的患者腰穿前应行头颅CT;血培养完成后,在进行头颅CT前,必须立即给予静脉地塞米松和抗生素)。

  • 与暴露有关的特定疾病(例如接触感染源、载体、疫区):检测相关疾病,尤其是外周血涂片检测疟疾

  •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和细菌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快速分子检测(基于核酸的鉴定)和降钙素原血水平测量可能有助于区分细菌和病毒的病因;军团病尿抗原检测

如果没有局灶体征,且不考虑严重感染,其他方面健康的患者通常可以在家观察而无需进行检测。通常,症状会迅速缓解;少数病情恶化或出现局部症状的应该重新接受评估,并根据新的发现作检查。

如果对于没有局部症状的患者怀疑严重疾病,需要检测。存在脓毒症危险信号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尿培养和胸片检查,以及对代谢异常进行评估,包括血清电解质、葡萄糖、血尿素氮、肌酐、乳酸和肝酶的测定。通常会做血常规,但对于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然而,白细胞(WBC)计数对免疫抑制患者的预后很重要(即,低WBC计数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高百分比的WBC带型提示细菌感染。C 反应蛋白升高是脓毒症的敏感但非特异性指标。降钙素原水平升高表明存在细菌过程,但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来保证常规使用。

存在特定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没有局灶症状、也不表现为重症疾病,可能也需要检测。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和破坏性后果,静脉吸毒患者通常收入院做序列血培养和心脏超声。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应开始全面检测,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同时对血、痰、尿、粪便以及任何可疑皮肤病变进行培养。由于菌血症和脓毒症是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发热的常见原因,应及时给予经验性广谱静脉抗生素,而不等待培养结果。

老年发热患者常需要检测(见老年医学精要: 发热)。

治疗发热

发热的具体原因用抗感染疗法治疗。考虑到感染涉及多药耐药细菌病原体的潜在风险,当怀疑严重感染时,需要根据最可能的解剖部位和所涉及的病原体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感染引起的发热是否应该用退热药治疗是有争议的。实验室证据而非临床研究,提示发热增强宿主防御反应。然而,研究尚未表明退热治疗对脓毒症患者是否有任何益处(1)。

存在特定风险的一些患者发热需要治疗,如成人伴心脏或呼吸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痴呆时。

抑制脑环氧化酶的药物可有效降低发热:

  • 对乙酰氨基酚

  • 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NSAIDs)

  • 皮质类固醇

每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要超过4克,以避免毒性。应当警示患者不要擅自服用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感冒或流感的非处方药。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也是有效的解热药。 儿童病毒性疾病发热不要使用水杨酸制剂,因为水杨酸制剂与Reye综合征有关。皮质类固醇在阻断化脓性细胞因子转录的能力方面有所不同,但一般不用于治疗发烧。

如果体温41°C,应开始使用其他降温措施(如温水喷雾蒸发降温、降温毯)。

治疗参考文献

  1. 1.Russell JA.Control of fever in septic shock: should we care or interven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2;185(10):1040-1041.doi:10.1164/rccm.201202-0346ED

老年医学精要:发热

对于虚弱的老年患者,感染较少引起发热,即使感染引起体温升高,上升程度也可能比发热的标准要低。类似的,其他的炎性症状,如局部疼痛,也可能更轻微。除了发热之外,肺炎尿路感染唯一首发表现常常是精神状态改变或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然而,临床上区分活动性感染与细菌定植(如无症状菌尿)很重要,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菌疗法以及可能与此类做法相关的潜在有害后果(1)。

与他们相对轻微的临床表现相反,发热的老年人罹患严重细菌性疾病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年轻成人。与年轻成人一样,发热的常见原因通常是呼吸道感染或尿路感染,但在老年人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患有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流感新冠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的老年人也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评估局部表现与年轻病人相似。但老年人可能还需要进行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和胸部X光检查。应当做血培养除外菌血症;如果疑似菌血症或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应当住院。

参考文献

  1. 1.Nicolle LE, Gupta K, Bradley SF,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201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2019;68(10):e83-e110.doi:10.1093/cid/ciy1121

关键点

  • 健康人发热多由于病毒性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 局部症状指导评估

  • 在没有局部症状的情况下,仅限于对严重或慢性病患者进行检测,有助于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评估。

  • 潜在慢性疾病,尤其是那些损伤免疫系统的疾病必须要考虑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